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njzz_yy

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1+2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4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愚民们认为锄头一举就能移动群山,就能破解难题,有这么简单吗?

点评

一切皆可能  发表于 2021-4-25 1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3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njzz_yy 发表于 2019-7-8 08:35
不能给地址,数学中国之不足

现在这个弊端应该已经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3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它不是一个连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3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oeisf.org/
这是复制过来的一个连接地址。
能行。我做了实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8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览众山小 于 2021-5-28 10:10 编辑

数学爱好者都应该懂一些数学符号,看不懂主题内容说些什么,但应该能看懂其中的数学符号,这些数学符号分别表示某一类数,把这些数学符号分别表示的数代入陈景润在论文中列出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无法计算,陈景润的论文究竟在推算什么结果出来,只有天知道,只有闵嗣鹤也知道,除此之外无人知道。陈景润这样荒唐的论文竟能赢得全社会的一致好评,不可思议。

点评

我的理解:陈氏定理是定性解,即,正相关性,不是分析解,即,可以对照实际数据评价相对误差,  发表于 2022-6-11 10:38
学术主流出错,如同价值连城的古董,卖白菜价,可遇不可求,可能比买一张彩票,就中特等奖还难,即使出错,也是阶段性出错,如高速运动,相对论比经典力学精确,,  发表于 2021-5-29 09:54
没根据,或自己不懂,就说作者有错,方法不妥当,说法不科学,态度不端正  发表于 2021-5-29 09:46
看不懂原因两个:原创符号作者未解释,已有符号读者不知道,  发表于 2021-5-29 09:43
要相信主流数学,出错的机会不多,  发表于 2021-5-29 0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览众山小 于 2021-6-7 21:03 编辑

在陈氏定理中表示加和的西格玛符号,而且还是连套两个西格玛符号,玄而又玄,究竟想表达什么含义只有闵嗣鹤和天知道;还有希腊字母的π符号、对数公式符号、微积分公式符号等,以及还有乱七八糟的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数学符号堆垒成的所谓陈氏定理令人眼花缭乱,令人望而生畏,因此吓到了无数的数学爱好者,因此陈氏定理成了高不可攀的励志数学成就,成了世界上永远无人能超越的领先数学成果。用胡编乱造的陈氏定理让人们知难而退,同时身负重托的御用文人徐迟使用夸张炒作的手法把陈氏定理转变为全社会顶礼膜拜的愚民心态,还不够荒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览众山小 于 2021-6-8 06:16 编辑

陈景润的论文就在楼主发的主贴框上,就在眼前,想看懂陈景润的论文比骑自行车登月还难(搭个坡型台,玩自行车杂耍的人还能飞起几米的高度),除了闵嗣鹤和天知道外,有谁“看懂”了?论文是写给人看的,要让人明白其中论述的事理,这样的论文才有意义,才有起码的益智作用;连半点益智作用都没有的论文还能有什么用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景润的论文就在楼主发的主贴框上,就在眼前,想看懂陈景润的论文比骑自行车登月还难(是的),除了闵嗣鹤和天知道外,有谁“看懂”了?(如果不是研究数论方向的,即使是数学院士也未必能看懂。)论文是写给人看的,要让人明白其中论述的事理,这样的论文才有意义,才有起码的益智作用;连半点益智作用都没有的论文还能有什么用处?(能用简单的初等方法证明“1+2”,并且常人能看懂,那还叫有几百年历史的世界难题吗?那岂不是只要喜欢数学的就成了数学家?成了数学院士?如果常人与陈景润对话“1+2”,那就好比地球人与外星人对话。这个道理应该人人都是明白的。如果真的要想益智,最好的办法恐怕应该去尝试一下初等数学,看看初等数学能不能赏脸)

点评

我认为,白新岭先生关于素数,孪生素数组合问题的解,已经很接近哥猜命题强度了,是导弹与反导弹关系,已经把足球带到球门,只等机会射门了  发表于 2021-6-8 08:25
歌猜有没有白话文证明呢?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个高中生都可以看的懂(不过他的学习简单的数论知识,还需了解群论,二元运算等基本知识点)。  发表于 2021-6-8 06:29
虽然,陈景润的1+2与歌猜风牛马不相及,但是在那个年代有比这种方法更好的吗?外国人不是从9+9,8+7,.....,5+3,2+3,一步一步的逼近的吗?谁提出过新的方法,谁又能把歌猜从古代的文言文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没有人  发表于 2021-6-8 06:25
是变态心里作怪。所以,不要以我们自己的水准评价自己根本就不在行的内容。  发表于 2021-6-8 06:19
你让一个小学生,即便他聪明好学,认识了好多汉字,你递给他一本高中的微积分,他能看懂吗?他能知道数学符号代表的意义吗?所以那些以艰涩难懂,符号成堆,高深莫测的歌猜证明过程为借口,给陈景润扣帽子的人  发表于 2021-6-8 0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8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览众山小 于 2021-6-8 06:57 编辑

什么“1+5”、“1+4”、“1+3”、“1+2”的证法,看样子是逐步缩小“包围圈”,实际上是脱裤子放屁费周折,脱了半天的裤子就是一个屁,一个让人们“敬而远之”的臭屁。

点评

lusishun先生的观点,我同意,原命题世人都暂时无法搞,搞起了中国古典的围魏救赵老把戏,从N+M,逐步缩小“包围圈”,到了1+2,几十年后,数学界宣布:1+2离1+1,有无穷远,可以 鸣金收兵了  发表于 2021-6-8 08:34
前人想这样可以到山顶,到了跟前一看,过不去。 你的证明在国外发表了,现在咋样了?不会石沉大海吧!  发表于 2021-6-8 07:24
那是前人的探索过程,他们没有发现加强比例倍数含量两筛法,没有发现等差项同数列的性质规律,没有发现恒等式的妙用啊?不怪他们,那是历史,  发表于 2021-6-8 07: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8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览众山小 于 2021-6-10 07:25 编辑
波斯猫猫 发表于 2021-6-7 23:02
陈景润的论文就在楼主发的主贴框上,就在眼前,想看懂陈景润的论文比骑自行车登月还难(是的),除了闵嗣鹤 ...


邓公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同样道理不管是初等数学还是高等数学,能破解世界级数学难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你认为喜欢数学的人就能称为“数学家”,你这种愚民思想品味太低,太贬低数学的价值了。
会做几道已经有答案的奥数题只能称为专家,只有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的人才能称为数学家,不能乱弹琴。

点评

愚就改了,君还没有改。  发表于 2021-6-8 1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26 20:5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