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3|回复: 1

张海迪与陈景润夫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海迪以残障之身刻苦学习、终有成就的故事固然让我敬佩不已,更让我感动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环境下,当有关领导告诫她应该把烫成大波浪的长发夹起来以符合‘英雄模范’的标准形象时,她在进入人民大会堂、进入聚光灯中心之前的一瞬间,果断地取下发夹,让一头秀发瀑布般地披在肩头。她不要做被造型的英雄,她要做真实的自己。”
现在,更关注“英雄模范”的标准形象是无冕之王。当专家散布“哥迷”证哥德巴赫猜想的举动是“骑着自行车上月球”时,那些视“世纪之吻”和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出笼过程为经典的新闻工作者突然想到,说陈景润为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至死不渝,不就是在说陈景润像“哥迷”一样无知?这影响“英雄模范”的标准形象,于是,北京日报记者孙文晔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报春”——记中国知识分子在1978》,继徐迟之后,对陈景润进行再塑造:“陈景润以‘哥德巴赫猜想1+2’著名,普通公众,大概以为陈景润一直在向(1+1)的证明发起冲锋。其实,陈景润清楚地知道,以现在的数学工具并不能破解(1+1),1974年以后,他便决定放弃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不能骑着自行车上月球。’陈景润如是说。”作者还进一步补充道:“作为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家,在自己的专业上,他没有因为公众的期望改变自己,尽管这可能有损他的形象。”——真是一语道破心机,原来作者是在捍卫或设计陈景润的形象。
有人不同意如此这般地变造陈景润,搬来了救兵陈景润的夫人由昆,写了一篇报道,下面是有关内容:
…在证明了“1+2”之,陈景润就开始做“1+1”的证明。由昆记得,他病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晚上也工作到很晚,后来我说,先生,你在搞什么呀?不要再搞了,休息休息好不好?你怎么不会算账呢?你把身体养好后会有更多年的时间,现在拼命的话会减少很多年。陈景润回答:“还在做哥德巴赫猜想,还在搭样子。”
…弥留之际的陈景润不能瞑目,由昆知道他心中有两个巨大的遗憾:一是放心不下14岁的儿子;二是没有亲手证明“1+1”。
由此可见,陈景润夫人像张海迪一样勇敢。转念一想,如果陈景润夫人同意了孙文晔的设计,那么她相识、相知、相伴的不是有血有肉的陈景润,是孙文晔为她制作的陈景润的蜡像。
发表于 2012-8-14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海迪与陈景润夫人

童信平,,,数学领军人,,,伟人,,,
http://www.mathchina.com/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107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1-18 01:40 , Processed in 0.1689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