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2|回复: 2

[推荐]大连七旬翁痴情"哥德巴赫猜想" 称已找到证明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连七旬翁痴情"哥德巴赫猜想" 称已找到证明方法  


半岛晨报   几乎不会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和郭孝全老人画上“等号”,因为等号的这边是困扰全世界数学家几个世纪的难题,而另一边却是最高学历只有初中二年级的退休干部。
  见到郭孝全的时候,今年已经74岁的他,手上拿着一个装满资料的塑料袋。“这里面装的是我几年来的心血,我不想让这些东西和我一起进棺材。”他说。
  郭孝全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份装订完毕的材料。他说,这份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
  这个由5页A4打印纸组成的材料,上面写满了“素数”、“大偶数”这些让普通人感到生涩难懂的词语,但对于郭孝全来说,这些词语看上去是如此的亲切。“这里主要展示了证明的思路,结论其实已经证明了1+1。”他指着最后一页的结论部分说。
  “这是我精简过的材料,最初的资料有70多页。整个证明所用的草稿纸摞起来有两尺多高。”
  郭孝全说,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兴趣,是从读了徐迟所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后开始的,而他从小就对数学比较感兴趣。
  1992年,郭孝全从工作岗位退休,这时《哥德巴赫猜想》中那颗“明珠”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当时觉得自己终于有时间来研究这些问题了。所以,从那时候起,每天的主要生活都围着证明这个命题转。”郭孝全说,“有时候睡觉醒来的时候,一下子有了新的思路,马上就爬起来写到纸上,以免第二天忘记!”
  整整4年的时间,1996年年初,郭孝全认定自己已经找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最终结论的“钥匙”。对自己的材料进行整理后,寄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但在当年的7月初,数学研究所主办的《数学学报》编辑部给他的一封信,让他感到失望。
  这封信中写道:由于我刊每年收到关于雷曼猜想、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角谷猜想、奇完全数问题等著名问题稿件过多,为保证稿件质量,凡投寄以上有关方面的稿件,必须有两名以上有关数学分支的教授推荐,否则一律不予接受。
  “这个对我的打击很大,因为我找不到这样的教授推荐!”
  
  在此后6年的时间里,郭孝全陆陆续续向国内各大著名院校投寄自己的稿件,但这些信件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从2002年开始,我不再向外投递,因为这样做不仅没有结果,而且还费钱。”郭孝全说。
  一件事情以后,让郭孝全再次希望自己证明的结论能有个结果。2005年中期,郭孝全被查出晚期肺癌,2006年4月做了手术。他说,虽然手术非常成功,而且后期的化疗效果也不错,但得了这个病,他自己非常清楚活在世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这也是为什么他再次希望能对他所证明的结论有个结果的主要原因。“不管对错,只要有专家的结果就可以!”
  对于郭孝全老人自称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说法,大连部分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专业人士都表示,这种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很多民间人士都曾宣称自己已经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事后考证他们的结论都站不住脚。这个命题从提出到现在已经200多年的时间,很多成就很高的数学家都没有证明这个难题,如果没有专业的数学基础,要想证明这个命题很困难。”
  而郭孝全对自己的结论非常有信心。“我没有专业的数学知识,但我的思路和那些数学家完全不一样,如果一条路走不通,也可以试试其他的路,尽管我的最高学历只有初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08-11-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大连七旬翁痴情"哥德巴赫猜想" 称已找到证明方法

没有见到,这里的网友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发表于 2019-7-12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22 04:3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