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1|回复: 8

[原创]谈点感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谈点感想
唐僧取经需要历经九九八十难,而且,还是在观世音点化下,并获得了三个徒弟和白龙马,另外,每在最为危难时刻,还有诸位神仙出来解围,最终因缺少一难,致使取得的真经不完整。
我们研究哥猜或探索素数,一没有神仙点化,二没有高手协助,三没有权威帮助、扶持和解难,势必要经历更多的磨难,不得圆满也是在所难免。
但是,应该注意到: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现实的人间。事在人为这名言,不可丢到脑后。应该说,敏锐的洞察力就是神仙点化;网友们的评议和赐教,就是最好的协助;前人在填平泥潭进程中和填平泥潭后,大声疾呼:“此路不通,敬请另辟蹊径!”就是助您成功的人。如果后来者仍旧没有听到或不在乎,那就只有自讨苦啦。
每个人都想遇到贵人相助之美事,但是,那是一种福分和造化,是积德的最现实回报。所以,我们不要抱有那个奢望,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只要能经受得起磨难或考验,再加上对事物的正确分析和认识,希望和曙光就在前面。
人在一帆风顺条件下,往往会忘乎所以、妄尊自大,从而,步入歧途。人在逆境中生存,往往能够激发起愤发图强的意志。所以,我们不但要感谢和记住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或事,也要感谢那些给自己设置障碍者,只要您有能力跨越或克服这些障碍,您的处事能力就提升一个台阶,所以,应该认为他们是在帮助您减少了应该承受的磨难次数,帮助您提高了抵抗艰难困苦的适应能力,使您头脑清醒,知迷而返,走好自己的路。
总而言之,在人生的征途上,只要能够相遇,就是缘分,无论好与坏,是与非,顺心与不顺心等,我们都要致以感谢之心。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话早就知道,而现在才领悟到其真谛。在我们的言行中,由于受当时的客观环境、个人的思想、思维、知识、境界等方面的限制,就不可能不迷,因为,您还没有真正地掌握或意识某个事物真谛,当您意识到后,才能大彻大悟,才能意识到当初的无知和可笑。旁人因为不是与您站在一个角度和高度上观察事物,则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所以,就比您清楚些。如果我们能够综合地从两方面或多方面审视事物,必将产生更加切合实际的结论和方法等,使您提前发现事物的真谛。
以上之谬论,是我在探索素数和哥猜进程中的一点体会和感想,愿网友们分享,也望能得到网友们的不吝赐教和斧正。
谢谢!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于青岛
[/watermark]
发表于 2010-12-2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点感想

《党史博览》在点化你们,木知木觉?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点感想

下面引用由tongxinping2010/12/20 11:20am 发表的内容:
《党史博览》在点化你们,木知木觉?
本人愚钝,敬请直言。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点感想

下面引用由tongxinping2010/12/20 11:20am 发表的内容:
《党史博览》在点化你们,木知木觉?
哈哈!
我费了一天的工夫,才知道您在《党史博览》发表了大作。但是,您说是在点化,其实不然,因为您自己还蒙在鼓里。所以,您仍是“木知木觉”。
请注意!这不是在反驳您,也不想与您打那些无聊的口水战,而是真心实意地提醒您。在《玉宇澄清万里埃》的留言中已经说啦。
若有不同看法,咱们还可以交流。
发表于 2010-12-21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点感想

希望朋友早日登上科学之巅一展雄风!
发表于 2010-12-22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点感想

楼主:我对你的“推销自己”不感兴趣。请你相信,即使有一万人说你对,那也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毫无意义的。即使有一万人说你错,估计你不会那么容易认错。你这样“推销自己”,让人感到怪怪的,就像一个行路人突然遇到大街上滥发小广告的人塞来一张小广告。如果你一定要发表你的作品,花一些钱是办得到的,还可以进入万方数据库而与王元等人作品长存。
我只是想对你的下面的话作一些说明。
从楼主发表的文章来看,确实读了不少书,理解的也不错。但是,彻底地否认前人们的研究工作,实有不妥之处,这种风不可长。N34~|我
客观地对待历史,才是科学态度。没有前栽树,哪有后人乘凉之处?没有前面几个不像样的馒头吃下肚,光靠最后一个优质馒头能有饱感觉吗?……
①我没有“彻底地否认前人们的研究工作”。你这是无中生有。
我只不过是综合了这样一些人的说法:
王元承认:“1+3、1+2与1+1没关系。”[5]
王元承认:“1+1与1+2不是一回事。”[6]
王元承认:“哥德巴赫猜想仅指1+1。”[6]
王元承认:“陈景润从未去证明1+1,甚至都没想过自己能证明1+1。”[9]
王元承认:“用目前的方法的改进不可能证明(1,1)”[16]
王元承认:“因此我们深信对于进一步研究猜想(A)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思想。”
王元承认:“看来,圆法、筛法均已山穷水尽。用它们几乎是不可能证明猜想(A)的,数学家殷切地期望新思想与新方法的产生。”[16]
潘氏兄弟说:“利用陈景润的加权筛法不可能证明命题{1,1}。”[15]
王元说:“用目前的方法的改进不可能证明(1,1)。”[16]
杨乐说:“陈景润的证明是不可能到达1+1的。”[5]
刘建亚:“再用筛法去证明{1+1}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发展革命性的新方法,才有可能证明{1+1}。”[17]
我只不过是用上面的这些说话去质疑王元的下面这些说话:
王元说:“只要将困难问题中的素数换成殆素数,例如将命题(A)换成(F)、(G),就可以用筛法进行处理了。”[7]  (意思是研究命题(F)、(G)可以达到命题(A)。)
王元说:“前赴后继把哥德巴赫猜想从9+9推进到1+2”[7]
    王元说:“‘1+2’中有也可能出现‘1+1’。”(王元的报告《漫谈哥德巴赫猜想》。)
王元说:“(1,2)较之(1,1)仅一步之差。”[1]
我的质疑被一些人认为大逆不道,……。
天可怜见,《党历博览》为我和其他质疑王元的人说话了,
    她说道,“陈氏定理”的正确解读应该是:论文初步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
她是在一针见血地指出王元的“就可以用筛法”、“推进到”、“有也可能出现”、“仅一步之差”都是欺人之谈。
《党历博览》在点化老百姓,她站在质疑方这一边,也在点化某些数学家,不要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自欺欺人,赶快把错误的教材改过来,不然的话,这些数学家迟早要成为老百姓投诉的对象。
其实,你也在批评,你在批评国家把“几个不像样的馒头吃下肚”充饥。(饥不择食?)你的矛头错了。——如果你说用“几个不像样的馒头”献宝,人家才知道你在批评王元。
话得再说回来,我批评王元,但是,我把论文寄过去,他客客气气地回信说“我不搞数学了”。(万一我的论文可以和素数个数容斥公式齐名,这样的回答可以不承担失察的责任。)你不批评王元,你去一封信试试,他会回答你吗。
②我是根据下面的哲学家的观点“客观地对待历史”的:
“对于一位经过一定方法训练的科学家来说,要打破原来的老框框而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是困难的。人们可以举某些成绩卓著的科学家启用某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其领域中获得惊人成功,但是,一旦发现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不起作用时,他们从来没有勇气抛弃老的,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他们不能跟上来,也没有勇气跟上来”
“…这就是说他们一头钻进非常复杂的假设或理论中,而无法以实验事实的典型来证明。还有一种我们称作技术粘滞或超重,这就是说陷进了技术的泥潭。再就是我们科学家的致命弱点——缺乏虚心。”
(以上引自《科学方法分析及科学发现的逻辑——波普尔、莫诺等讨论发言摘要》,科学与哲学,1984年6期。)
以上就是科学家发现的哲学规律。你就会充分地理解到哲学家把我国研究“9+9”~“1+2”的数学家的那种“没有勇气抛弃老的”、“不能跟上来,也没有勇气跟上来”、“一头钻进非常复杂的假设(殆素数)中”、“陷进了技术的泥潭”、“致命弱点——缺乏虚心。”暴露得淋漓尽致。
在这种情况下,不向他们大喝一声,行吗?正所谓“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矫枉必先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党历博览》道,“陈氏定理”的正确解读应该是:论文初步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
她不偏不倚地说出了真理。等全国人民都理解这一真理时,那些数学家之不作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欺欺人等行为就会被大众所批判。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点感想

多余啦。让您劳神啦,请息怒,待真正地弄明白其意后,再说也不迟。
发表于 2010-12-3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点感想

您走您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何必强求一条路,殊途同归未可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谈点感想

无人强求,只是交流,避免或消除误解。
网上交流,愿者上钩,交个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9-29 11:2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