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tongxinping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就那么些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这都是权威的话,你来补充。
发表于 2009-8-17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就那么些呀,,,,--------------------都是权威的话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这里介绍国外“门外汉数学”的故事,希望这里的“哥迷”也能遇到这样的伯乐。
2002年12月19日,英国《泰唔士报》有一篇题为《2002年十大创意与发明》[10]的文章,排列在第4位的被戏称为“4,门外汉数学”,因为:2002年8月6日,一位印度计算机科学教授一份长达9页的论文震动了科学界。他找到了数论专家追求了一千多年的、大素数检验的快速确定性算法。“这名印度教授并非数论专家,他的两名合作者甚至还只是大学本科生。更有甚者,他们解题用的多项式,连小学生都知道。”
下面是这篇论文的审理过程:
Handirk Lenstra 收到这位印度计算机科学教授的电子邮件时,因为他不了解论文的作者,他一开始倾向于持怀疑态度,预见会看到的是一位业余作者的文理不通的胡扯,Lenstra解释道:“我过去收到过许多垃圾。”
但是一当他打开文章,他马上明白这篇论文是“严肃的”,由于仍然相当怀疑而没有马上去读该文,他把文章打印出来并带回家去。在和来访的数论学家(专家姓名略)一起吃晚饭时,他比较仔细地看了该文,……,证明是聪明、精巧而且简洁的,Lenstra说,除了为证明算法执行时间要用到来自解析数论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果外,其结合了分析和代数思想的方法是“完全初等的”。晚饭后,……,Lenstra和Bhargava 仍坐在Berkeley一家咖啡馆里几个小时讨论该文的证明以及可能的改进,直到咖啡馆关门时间到了才被要求离开。
就这样,一次数学家普通来访时的饭局,基本上通过了一篇行将震动科学界的论文。看得出来,Handirk Lenstra教授有一颗包容、欣赏的心:他的怀疑→打开文章→相当怀疑→打印文章→比较仔细地看→讨论该文的证明以及可能的改进,充分说明即使怀疑是垃圾,他也要找到证据以使自己心安理得。试想,如果这篇文章确实是垃圾,他审核这样的稿件连审稿费都得不到,他做的是毫不利己的工作。一旦看到证明正确,他付出的是时间和金钱、赞美和欣赏,显示出越是强者,越是宽厚,越能欣赏、悦纳别人的好。他做的是专门利人的工作。与我国数论专家因为掌握了话语权(由媒体给他散布)而矫揉造作、带着锯齿地说话大相径庭:
(参考《陈景润岂是可随意装扮的小姑娘》。)
发表于 2009-8-2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请问童先生能查到"大素数检验的快速确定性算法吗?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重生888先生:我引用的来自《数学译林》,2003,1。
发表于 2009-8-2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下面引用由申一言2009/07/25 09:38pm 发表的内容:
    他老人家已经80高龄了!
心有余而力不足。
认识一个人应该历史的全面的来看,与杨乐等人相比较,王元教授(院士)不愧是一位真正的学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赵光斗先生:
(1)你能解释文中提出的王元那些讲话之间的前后的因果关系吗?
(2)你能回答下面三选一的选择题吗?
①“陈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加上两个素数之积。”(价值百万的数学之谜,The Times,2000,03,16。)
简单地说:“1+2”=“1+1×1”。
②“当偶数n足够大时,n必可表成一个素数和一个奇素数或者两个奇素数乘积之和。”(乐茂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02页。)
按这种解释,“1+2”不是“1+1”就是“1+1×1”,两者居其一。但是,什么时候出现“1+1”?什么时候出现“1+1×1”?只有天知道。天知道的问题也能算学问?
③“陈氏定理的‘1+2’结果,通俗地讲是指:‘1+1’、‘1+1×1’中至少有一个成立,当然并不排除‘1+1’、‘1+1×1’同时成立。”(邵品踪,哥德巴赫猜想,辽宁教育出版社,118页。)
这与算命先生“生男、生女至少生一个,不排除双胞胎”的假科学有什么两样?
定理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知识,一个定理只能有一种解读。你说是吗。
你不会拒绝回答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是非、曲直、真假、虚实》是由“陈一文先生为华罗庚与王德奎的通信”中提到的《议论三则》修改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26 08:18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