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0|回复: 2

谁是苏家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8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是苏家驹


华罗庚《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首页

欧阳顺湘|撰文

华罗庚因对苏家驹一篇文章的评论而被杨武之、熊庆来等注意到,进而在 1931 年受邀入职清华,并在 7 年后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苏家驹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数学史上广为人知的名字。

遗憾的是,苏家驹其人的详细生平并不为人所熟知。不少书籍、文章将苏家驹误为大学教授。实际上,按 1989 年出版,湖南省平江县教育委员会编纂的《平江县教育志》的记载(参文末的摘录):苏家驹(1899-1980),名毓湘,字家驹,湖南省平江人,于 1924 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的数学科,生前辗转江西、湖南等地多所中学任教。

笔者也来自平江,所以关注到上述故事。李文林老师嘱我做一个介绍。下面先简介华罗庚撰文讨论苏家驹文章的故事,随后附录苏家驹的小传。(文字主要来自笔者已投稿给《数学文化》的文章《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华罗庚与闻一多——访云南华罗庚旧居散记》)

1926 年第 7 卷第 10 期的上海《学艺》杂志上刊登了苏家驹的《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一文。按阿贝尔的理论,一般的代数的五次及更高次方程并无根式解。苏家驹了解阿贝尔的理论,但在文章的前言中说:“余不信其绝对不能解。数年以来,潜思默索,似得一可解之法。”

1929 年 5 月,《学艺》第 9 卷第 7 期对苏家驹的文章刊登了一则“更正”声明,说“前半均合理论,但自第三页第十五行‘若将 P3 写为二项式……’,以下语意暧昧,显与次页下段矛盾,查此问题,早经阿柏(N. H. Abel)氏证明不能以代数的方法解之。仓促付印,未及详细审查。近承华罗庚君来函质疑,殊深感谢,特此声明”。

1930 年 12 月出版的《科学》杂志的第 15 卷第 2 期“来件”栏中,刊登了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以下简称《苏》文)。

《苏》文前言记述了写作缘由:“五次方程式经 Abel ,Galois 之证明后,一般算学者均认为不可以代数解矣,而《学艺》七卷十号载有苏君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一文,罗欣读之而研究之,于去年冬亦仿得‘代数的六次方程式之解法’矣。罗对此欣喜异常,意为果能成立,则于算学史中亦可占一席地也, 惟自思若不将 Abel 言论驳倒,终不能完全此种理论,故罗沉思于 Abel 之论中,凡一阅月,见其条例精严,无懈可击,后经本社编辑员之暗示,遂从事于苏君解法确否之工作,于六月中遂得其不能成立之理由,罗安敢自秘,特公之于世,尚祈示正焉。”

华罗庚的前言写得诚恳谦逊。从中可见,华罗庚通过研读阿贝尔的理论,知道阿贝尔理论一定是对的。由此出发,就可以知道苏家驹的文章一定有错误。而华罗庚则进一步具体找出了苏家驹文章中的错误所在。这不是华罗庚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华罗庚的第一篇论文是《Sturm 氏定理的研究》,发表在《科学》1929 年的第 14 卷第 14 期。引起时任清华大学算[1] 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的注意是华罗庚的《苏》文。熊庆来很可能知道苏家驹文的纰漏,只是没有写文章批评。

李文林评论道[2]:“这段短短数百字的自述,使人强烈的感染到一种寻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谨严密实的治学风格。正是这种精神与风格,贯穿着华老整个学术生涯;也许,正是这段前言所反映的精神与风格,比较《苏》文的具体结果更使千里之外的熊庆来教授为之感动。”

杨武之将华罗庚的文章推荐给熊庆来。熊庆来不知道中国数学界有个华罗庚。不过,恰巧教员唐经培是金坛人,知道华罗庚,从而担当起与华罗庚联络的任务。当熊庆来、杨武之等得知当时的华罗庚只是一个自学数学,仅仅初中毕业,在江苏金坛县中学任会计的青年时,更为惊奇、愈加珍爱。1931 年 8 月,华罗庚被破格录取为清华大学[2]算学系助理员。熊庆来等破格提拔华罗庚是需要不拘一格的精神的。华罗庚的中学老师王维克就曾因帮助华罗庚,让他当教员而被告状,说他任用不合格教员,导致辞职。

在这篇小传的最后说苏家驹的文章起了“特殊人梯的作用”。这不禁让人想到华罗庚的“人梯”精神和“垫脚石”精神。华罗庚曾说:“我想,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 “人梯精神,就是我们要爬峭壁,我站在那儿,人家在我肩膀上再爬上去。现在看起来,人梯精神很重要,我们深深感觉到,如果年轻人能在我们肩膀上爬上去的话,感觉这是我们时代的使命,甚至于不小心爬在头上踢了一脚,没有关系,只要你爬上去,我就很愉快了!” “在集体中,经过全面的考虑,要乐于找重担挑,抢着做旁人的‘垫脚石’”。

华罗庚受到了他的老师王维克的欣赏,熊庆来、杨武之等的提携,Wiener 等的推荐。华罗庚自己也影响了很多人。在昆明,受华罗庚影响的有段学复、樊(土畿)、闵嗣鹤和徐贤修等人;1950 年后,受华罗庚影响的更多,有王元、陆启铿、万哲先、冯康、陈景润、越民义、龚升等等。

参考资料

[1] 王元.华罗庚.北京:开明出版社,1996.

[2] 李文林.关于华罗庚的第一篇数学论文[J].中国科技史料,1989:第 10 卷第 3 期.

附录:苏家驹生平

下文出自湖南省平江县教育委员会编纂的《平江县教育志》(259--260页,李履元、易懋官、徐党生编撰,1989年12月01日出版)。该教育志记录的年限为1840--1986。该书为内部印刷资料。无出版社信息。补注为笔者所加。

苏毓湘(字 家驹)

苏毓湘,字家驹,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农历六月初一日生于平江三墩西江泰阶源屋[1],1980 年 6 月 19 日病逝于长沙湖南医学院[2]。享年 81 岁。

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与科学,曾自以“终日作小事,把点线弧尽组方圆角;平生无大志,愿 xyz 尽变 abc ”一联以述怀明志。民国十三年(1924),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3]数学科,即受聘于长沙岳云中学[4],后因同情革命,并受兄弟三人参加革命被捕牺牲的株连,辗转迁徙至萍乡、醴陵、桃源等地中学任教。抗战开始,他返回平江,在启明女校[5]和岳郡联中[6]两校兼课,每周授课多达三十课时。民国三十六年(1947),他与李航寰等共同倡办湘北中学(平江二中前身)[7]。 1951 年,他被调岳阳一中。1956 年,曾被特邀参加湘潭专区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1962 年退休。

他任中学数学、物理教学达三十年。对学生耐心辅导,对家境贫寒的学生,慷慨相助。如烟舟[8]苏钥北,他多次资助其生活费用,使该生得以中学毕业,考取武汉大学。后该生因车祸丧生。 他抚尸痛哭,并组织募捐,为其料理后事,并为抚恤其老父。

他教材烂熟,能随时指出定理、公式及习题的页码和行序。复诵时,准确无误。技巧谙练,在黑板上信手画出几何图形。教授学生,注意理解、启迪思维。学生称颂他的道德学问是:“不以规矩,自成方圆”。

他潜心数学研究,民国十八年(1929),在上海《学艺》七卷上发表了《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华罗庚发现此文在一个十二阶段的行列式有计算差错,便写出《苏家驹之代数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于民国十九年(1930)发表于上海《科学》杂志。 因论文批评到苏家驹而引起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重视[9],华被荐入清华园,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10],苏文起了特殊人梯的作用。抗日时期,他即开始从事费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等难题的研究,并有所进展。退休后,更是全力以赴,直至临终前几天,才放下纸笔,留下一大堆手稿。

[1] 补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墩乡西江村。泰阶源屋为村里的一个单元(小组)。

[2] 补注:现湘雅医学院。

[3] 补注:现武汉大学的前身之一。

[4] 补注:1938 年因兵燹迁往南岳,现学校坐落于南岳衡山南麓。

[5] 补注:平江人李樵松与其丈夫凌容众于 1908 年在平江创立,现平江启明中学前身。

[6] 岳郡联中创立于 1903 年,原名岳州府中学,1931 年改名为湖南岳郡联立中学。为避日寇侵扰,在平江人李航寰校长的带领下,岳郡联中迁往平江,利用平江在山区的有利地形坚持办学。1947 年全部迁回岳阳。

[7] 补注:抗战胜利后,岳郡联中计划迁回岳阳。为照顾不宜回迁的部分低龄学生而创办湘北中学。湘北中学于 1952 年更名为平江县第二中学。现办学地址在平江县县城。

[8] 补注:烟舟村在平江县童市镇西部。启明女校、岳郡联中曾迁往该村办学。

[9] 原文注:见顾迈南著《华罗庚传》引一,3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

[10] 原文注:见黄景驹《华罗庚进清华园》,光明日报,1985年9月20日。

本文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师。感谢李文林老师对本文的审定。

来源:数学大院

原创 欧阳顺湘 数学大院 2024-05-11 06:00 北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4-5-2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习日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0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shs好石 于 2024-5-30 10:01 编辑

苏家驹的解五次方程的思路是正确的,只是引入的参数个数太少,且没有配立方的思想方法,所以解法是错误的,但苏家驹已经摸到了五次方程解法的边了,只是太难跨越,太难了,太难 了,太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2-22 21:51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