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22|回复: 1

如果没有这位科学的布道者,不知道我们还会落后多少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9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没有这位科学的布道者,不知道我们还会落后多少年

以下文章来源于爆炸吧知识 ,作者超模君

坐落在上海闹市区的光启公园,有一位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先驱长眠于此,他就是徐光启。感念于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徐光启率先将《几何原本》翻译成中文,使得当时封闭、自大的中国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科学。在《刻几何原本序》中,徐光启这样评价数学,“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


明朝科学家、思想家徐光启

说到中国古代的科学“全才”,一般人都会脱口而出沈括、张衡、祖冲之....

而在明朝,有这么一位少有人知的“全才”式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军事、农业、水利....和上述的几个科学家不同,他最早翻译欧洲的科学著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他编写了第一本农业技术类大百科全书,流芳百世....

他主张学习西方优秀文明成果,是“中体西用”最早的实践者。

他还是《几何原本》在中国翻译的第一人,咱们每天说的“点”、“线”、“面”都和他离不开干系。

他,就是明朝末期的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

01  天资聪颖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太卿坊(现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当时那里还是一个被农田包围的小乡村,现在抬头就能看到上海的宇宙中心。

徐光启的家庭过去从商,后来家道中落,成了农民。父母给他取名光启,意思就是希望他能“光宗耀祖”、“重启家业”。

少年时期的徐光启,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就被乡里邻居呼为“神童”。

他不仅熟读传统儒家经典,还掌握不少“旁门左道”。

据记载,徐光启的父亲“博闻强记”,在阴阳、医术、星相上都颇有研究,所以,家里有数量不少且种类广泛的藏书,包括农书、兵书、医书等。

父亲的书房就是徐光启的天堂,看了不少杂书的他从小就是“万事通”。

在各种学问中,他对农学尤其感兴趣,每次进学堂读书,他都会留心周围的农田,细心观察农民的耕作,庄稼的长势。

02  艰难科举路

从神童长成才子的徐光启,一开始压根没想成为科学家,只想按部就班地考举、当官、升官,最后走上人生巅峰。

当他宣布要参加科举时,村里的百姓们都想:这样的天才,科举对他来说还不是小儿科?

然而,徐光启这一考就考了23年,有点让村里人大跌眼镜了。

由于屡考不中,徐光启一度当起了乡村教师,用微薄的薪水补贴家用。

35岁那年,他决定再次赴省城考举,但此时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只能变卖仅存的粮食给他作路上的盘缠,可以说窘迫到了极点。

徐光启可怜家中父母,舍不得用这些盘缠,于是自己挑着行李,走了100多里去到省城考试。

起初,他被划入落榜名单,不出意外,他失败的人生还要继续下去,结果就在发榜前两天,奇迹发生了。

主考官在复查落选的试卷时,刚好读到徐光启的考卷,顿时眼前一亮,看到最后甚至拍案叫绝:这人以后一定会是个名士大儒!

结果,本来被判落榜的徐光启,瞬间变成当年考试的第一名!他应试的那篇文章还被编入范文选集,名噪全国。

他以为自己终于时来运转,然而.....

徐光启还是那个徐光启!没有考试运的他,又花了8年时间才考中进士....可以说小半辈子都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度过,受尽了科举的苦。

在这段漫长的考举时光中,他无数次游览中原大地,观察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心里对科举的看法也逐渐起了变化:

“科举所学的朱程理学、八股文,空洞无味,毫无实际作用,只能是误国害民!真正能够让国家发展的,应该是像天文、兵法、水利、农业、数学这样的实用学科!”

从此,徐光启走上了一条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

03  翻译《几何原本》

徐光启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编写了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的《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

过去的农书,像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主要是阐述一些农本观念,而《农政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硬核,光讲解如何治理荒地,就用了18卷的篇幅,里面记载了历代治荒政策、水旱虫灾的统计,还有414种可用充饥的野菜……

除了农学以外,徐光启也将这样的开拓精神运用在其他学科上,比如数学,他作为发起者,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完成于公元前3世纪,是现代数学思想的来源之一,被称为“数学的圣经”。

同徐光启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的,是一个名叫利玛窦的意大利神父,利玛窦于1577年离开罗马,前往中国传教,随行而来的还有大量西方科学典籍,里面就包括《几何原本》。


利玛窦

1601年,利玛窦赴京面圣,刚好碰到在这考试的徐光启,两人一见面就志趣相投,成为好友。之后徐光启留在翰林院内学习,两人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

徐光启每次和利玛窦交谈,都被他讲述的西方科学知识所吸引,特别是他带来的那些科学典籍,简直让徐光启夜不能寐:

“这些不就是我苦苦追寻,能让国家富强的实学么!要是每个国人都有机会读懂这些书,那该有多好呀!”

其中,《几何原本》对徐光启的影响尤其巨大。当时,社会普遍鄙视数学,将它看作一种神秘之术。而在徐光启看来,数学就是科学,而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科学来解决。《几何原本》中逻辑推理的方法不仅能够改变中国数学落后的状况,还能引导人们用科学思考问题。

很快,他就向利玛窦提议应该翻译《几何原本》。但利玛窦觉得这会影响他传教,说这事先缓一缓,以后再做也不迟。

徐光启一听就急了,再三向利玛窦提出请求:“翻译西书,裨益民用,此事刻不容缓!”最后,利玛窦被徐光启的坚持所感动,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利玛窦和徐光启

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将这样一本数学著作翻译成中文绝非易事,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困难。

比如利玛窦带来的《几何原本》是拉丁文版本,不仅有很多生词,语法也和汉语截然迥异。

因此他们为了翻译准确,会先由利玛窦口头翻译,徐光启记录,接着徐光启再逐字逐句地进行推敲修改,最后再让利玛窦对照原著核对,这样一来一回,就得花费不少时间。

徐光启每天结束翰林院的学习后,就全身心地扑在《几何原本》上,他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和晚上都来到利玛窦的住处,一句句地记录、斟酌,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询问,直到弄懂为止。

回到家里,他还要将记录的稿子整理、修改、润色,常常工作到深夜,因为生活拮据,还常常饿肚子,有一次他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他就在床上接着工作。

1607年5月,《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完成翻译并出版,这时距离两人开始计划,已经过去了3年!但它的出版,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比如书中翻译的点、线、面、平面、曲线、直角、三角形等名词,《几何原本》中的演绎思想,我们至今仍在学习、使用,如果没有它,每个现代人接受的教育都会是不完整的。


徐光启、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

遗憾的是,当徐光启向利玛窦提议接着翻译后九卷时,利玛窦拒绝了。

对此学界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利玛窦在意大利的天主学校只学习了前六卷的内容就急匆匆赴亚洲传教,因此对于后九卷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徐光启知道此书无法全部翻译完成,便更卖力地为前六卷的刻印积极宣传。

他撰写《几何原本引》、《刻几何原本序》等向读者阐述书中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还组织了对书的修订和增补。

然而让徐光启最感急切的,仍是最后九卷的翻译。他在《跋几何原本》里写道:“绩成大业,未知何日?未知何人?书以俟焉。”

即使存在这样的缺憾,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仍是评价最高的译本。梁启超更是形容这个译本“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的著作。”

04  壮志未酬

除了农学、数学上的贡献,徐光启在水利、天文、军事上也颇有成就。

他编写了《泰西水法》,书中主要介绍西方的水利科学,对当时的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泰西水法》

他还编写了《崇祯历书》,并在疏奏中提出改革历法的建议。

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


徐光启绘制的星图

军事上,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上疏建议引进火炮制造技术。

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等各个方面有所研究,他撰写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崇祯三年,徐光启曾组织相关人员仿造400多门红衣大炮

然而,由于明朝末期的腐败,徐光启的很多抱负无法实现。

他不愿与魏忠贤集团同流合污,遭小人诬陷,最后被免去官职,在家自省。

后来,他又受到崇祯皇帝的器重,不仅官复原职,更是升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正要大展手脚之时,却遗憾地病逝于任上,在中国历史上又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徐光启纪念馆,在今上海市徐家汇南丹路

徐光启,学贯中西,官拜宰相,却一生清贫。

史书里写他“盖棺之日,囊无余资”,家人整理他的遗物,发现除了几件旧家具、衣服和十几箱书籍外,就只有一床破烂的褥子,原因是他生前用的暖壶漏水,把褥子都沤烂了。

05  写在最后

最后,我们不由得感慨: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实在是太值得尊敬的创举。

徐光启更是早早地认识到了数学对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他在《刻几何原本序》中评价数学:“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

而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默默耕耘,无偿奉献。多亏了一代代数学家的不断完善与拓展,我们今天的世界才从中获益更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1-2-15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是万物之源,数学是万科之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25 19:46 , Processed in 0.0742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