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jzkyllcjl

致春风晚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晚霞 于 2019-11-8 10:28 编辑
jzkyllcjl 发表于 2019-11-6 09:40
我说的是集合元素个数多少的问题,不是单调函数问题,我已经给你讨论过伽利略困惑 问题。我的论文《 数学 ...


对先生的发言,现分以下层次回复于后:
一、“我说的是集合元素个数多少的问题,不是单调函数问题,我已经给你讨论过伽利略困惑问题。”
答:现在我们根据初三二次函数的性质,证明伽利略猜想。设y=f(x)=x^2是定义在A={1,2,3,……n…}上,取值在B={1^2,2^2,3^2,……n^2,……}的二次函数,因为任给a,b∈A,当a≠b时,f(a)-f(b)=(a-b)(a+b)≠0,所以函数y=f(x)是定义在A上,取值在B上的单调函数。如果A中的元素多于B中的元素,那么就将出现A中多个元素对应于B中同一元素,这与函数单调矛盾。如果A中元素少于B中元素,那么必将出现B中元素无原像的情形,这与B是单调函数y=f(x)值域矛盾。所以y=f(x)的定义域A与值域B等势(即A中的元素与B中的元素一样多)。
你确实给过我对伽利略问题讨论的意见(见你的大作《伽利略问题的正确解法》),但你的“正确解法”并不正确。因为你的证明偷换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好比要证明曹俊云先生是男士。你觉得男士不及女士漂亮,你就去证明曹俊芸先生是女士。即使曹俊芸先生是女士不假,但曹俊云先生是不是男士仍没有得到证明。毕竟曹俊云先生和曹俊芸先生不是同一个人嘛!
二、“我的论文《 数学理论体系改革绪论》已在9月16日 发表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对你的论述都有关系。请你仔细看看。 你总不能再烧了。 ”
答:你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 数学理论体系改革绪论》我已拜读,总的感觉是新壶老酒,较你的《全能近似分析数学理论基础及其应用》没有什么新意,欲问读后之感,答曰:实在不敢恭维。为防晚辈误用,重蹈挂科复读之辙,君之大作我已加密收藏。不过请你放心,对于不同意见的作品我都会仔细阅读,以免作为反例引用时出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一,使用的一一对应函数的自变数与函数值之间的意义对应。 你说它们等势。我也说过,它两的元素个数都是只能从趋向(或称趋势)上看,它们的元素个数是都是非正常实数+∞。但这是一个非正常数,需要使用不定式 去比较它两的元素多少,这时就不能使用一一对应法则,而要使用多一对应法则; 还要根据平方数集合中的元素比自然数集合元素少了2、3,5、6、7、8.……等很多数 的事实去说明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7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晚霞 于 2019-11-8 10:33 编辑

简略回答以下问题:
1、在你反对的实数体系中±∞都只表示一种变化趋势,并不表示什么非正常实数。
2、伽利略猜想说得很清楚:自然数集合S1={1,2,3,……n,……}与所有自然数的平方组成的集合S2={1^2,2^2,3^2,……,n^2,……}中元素对应的关系是n与n^2对应。伽利略猜想是证明两个集合等势,并非是证明两个集合相等。所以无需考虑S2中没有非完全平方数的问题。
3、伽利略猜想的提出早康托尔实数理论产生两百年左右,从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伽利略猜想的过程看,y=f(x)=×^2的定义域和值域同为潜无穷或同为实无穷,所以以反对康托尔实无穷为由曲解伽利略猜想是没有道理的。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总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直至无穷。并且,每一认识过程都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只认识到事物的表面,理性认识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在认识的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感官认识事物的表像。而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则是通过对感性阶段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归纳、整理、判断和推理从而形成概念。所以,你的“写不到底”、“算不到底”固然是实践,然而用尺规作图得0.333……(=1/3)、1.4142……(=√2)……是实数、是定数也是实践,戴德金、威尔斯托拉斯、康托尔等人在对众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判断、推理从而形成概念的过程也是实践嘛,你凭什么要求众人的实践必须服从你个人的实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晚霞 发表于 2019-11-7 13:55
简略回答以下问题:
1、在你反对的实数体系中±∞都只表示一种变化趋势,并不表示什么非正常实数。
2、伽 ...

1,我说的等趋势,指的趋势是+∞,这个符号在华东师大数学分析中叫做非正常实数。这个符号不是定数,不是无穷基数。
2. 你说的等势,即无穷基数。等势 不能代表它们的元素个数相等,你说的元素个数相等 是错误的。
3, 伽利略时期没有势的名词。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 理论可以在继续实践中改革。根据无尽小数 永远算不到底写不到底的事实,它们都应当被 看做数列;等式0.333……(=1/3)、1.4142……(=√2)……的左端需要改为数列的极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晚霞 于 2019-11-9 07:11 编辑

读罢高论,真叫人啼笑皆非,现依其顺序回复于次:
1、你所说的“等趋势”是对你用不大于n的完全平方数代替不大于n的数的平方的诡辩。由于我们知道不大于n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n】,而不大于n的所有自然数的平方的个数为n。这样你虽然证明了n与【√n】等趋势,但并没有证明伽利略猜想(其实你根本不想证明这个猜想)。所以我说你的《伽利略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并不“正确”。
2、两集合等势的定义 :如果存在着从集合A到集合B的双射,那么称集合A与集合B等势,记为A~B。 例 集合N={0,1,2…},N 2={0,2,4,...}定义映射:f:N→N2 ,f(n)=2n,f是从N到 N2的双射,从而N和N2 是等势的。简单说来,两集合等势就是指两集合的元素的个数相等。(注意:①定义中的双射即一一对应。②数学符号不易录入,记法略有不同。)
3、伽利略时期确实没有势的概念。因为伽利略猜想是康托尔实数理建立起来后才得到证明的。如果伽利略时期有哪个名词才能用哪个名词,伽利略猜想还能证明吗?同时伽利略时代也没有等趋势一说嘛!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精髓。数学从曲指数数发展到今天已径历了多少认识的循环过程。所以凭感官认识到的“无尽小数永远算不到底写不到底的事实”是不可靠的(至少说这个认识是无法区分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不能作为立论的根据。这是因为感性认识只认识了事物的表面,理性认识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知道“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等式0.333……(=1/3)、1.4142……(=√2)……的左端需要改为数列的极限。”这是你错误引用康托尔基本数列的生造,稍具语文常识的人都能读出1/3=0.333……和与1/3=limt(n→∞)0.333……3(n个3)的右边,都表示小数点后边有无穷多个3的意思。所以1/3=0.333……,√2=1.4142……这些表达式没有什么不妥。倒是像1.4142……,0.333……这样的式子表意不明,谁知你省略部分是按什么规律取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晚霞 发表于 2019-11-8 10:29
读罢高论,真叫人啼笑皆非,现依其顺序回复于次:
1、你所说的“等趋势”是对你用不大于n的完全平方数代替 ...


1

主题       
17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0
收听TA 发消息       
15#
发表于 2019-11-8 1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风晚霞 于 2019-11-9 07:11 编辑


读罢高论,真叫人啼笑皆非,现依其顺序回复于次:
1、我确实 不想证明这个猜想。因为那个猜想是错的,我只想证明它是错误的 。
2、你说的 ,两集合等势就是指两集合的元素的个数相等 是错误。因为你那个势 不是元素个数。
3,趋势是我提的,是我对极限的理解。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精髓。因此,每一循环得到的理论,还需要再实践再认识 去修改。补充已有的理论。在“无尽小数永远算不到底写不到底的事实”下,无尽小数是实数的定义需要改革。根据1/3=limt(n→∞)0.333……3(n个3)=1/3.的现行极限理论。等式 limt(n→∞)0.333……3(n个3)=0.333…… 是错误的边。 因为:0.333…… 永远写不到底,它不是定数。 同理等式,√2=1.4142……也是错误的 。现行数学理论需要改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晚霞 于 2019-11-12 13:53 编辑


可喜《数学中国》又能上网了,现依先生所言顺序回复于后:
1、答:这也行啊。在不改变这个猜想题设和结论的前提下,能证明这个猜想是错误的,那也相当伟大了。不过,你能证明这个猜想是错误的吗?
2、答:两个集合等势,就是指两个集合元素个数相等。这是现行《实变函数》教科书中对“等势”定义的直观解读。你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其依据又是什么呢?
3、答:你对极限怎样理解,那是你的自由。你爱岀什么怪招那也是你的权利。如果每个数学老师都这样不依数理、固执己见,数学这门学科还有定论吗?
4,答:与你邂逅《数学中国》以来,我至少用了五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1/3=0.333……;证明了无限循环小数0.333……是实数、是定数。同时也用了两种方法证明了伽利略猜想是真命题。你除了那句“无尽小数永远算不到底写不到底”外,还有其它理由吗?
【附注:也许过几天《数学中国》又上不了网。这也好,我们亦可就此别过。我虽耄耋之年,但仍想再学一遍过去所学、所教的东西。你的高论我会很快忘记的,我绝不会因与你辩论而延缓我的学习进程。当然,如果你对我们的辩论还耿耿于怀,那也随你的便。若真如此,亦请不必再“致春风晚霞”。后会有期,先生珍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晚霞 发表于 2019-11-12 04:34
可喜《数学中国》又能上网了,现依先生所言顺序回复于后:
1、答:这也行啊。在不改变这个猜想题设和 ...

1与2,伽利略的猜想是错误的。 因为 那两个集合都是 元素写不到底的 无穷集合。两个集合等势,就是指两个集合元素个数相等。《实变函数》教科书中对“等势”定义的直观解读。是错误的。
3,我对极限的理解 消除了一些学者 (包括你) 对极限的错误理解。
4,你的几种证明都是错误的,都违反了写不到底的不是定数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晚霞 于 2019-11-13 06:28 编辑
jzkyllcjl 发表于 2019-11-12 14:01
1与2,伽利略的猜想是错误的。 因为 那两个集合都是 元素写不到底的 无穷集合。两个集合等势,就是指两个 ...


Jzkyllcjl先生,你何必把话说得那么委婉。你在贴文中所指出的那些“错误”,并非是“那两个集合都是元素写不到底的无穷集合”;也不是我的那几种证明“都违反了写不到底的不是定数的事实。”其实,你要表达的是“凡我jzkyllcjl不认识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凡与我jzkyllcjl观点相违的论述都是错误的”。jzkyllcjl先生,你坦坦荡荡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岂不更好吗?
“ 我对极限的理解消除了一些学者(包括你)对极限的错误理解。”因为包括了我,看来我应该对你表示感谢了。你连实数理论的创始人戴德金、康托尔、威尔斯托拉斯和介绍极限理论的知名学者都反对遍了,你又能帮我们消除什么“错误理解”呢?你又让我们如何“回报”你帮我们消除了“对极限的错误理解”的“大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晚霞 发表于 2019-11-12 07:58
Jzkyllcjl先生,你何必把话说得那么委婉。你在贴文中所指出的那些“错误”,并非是“那两个集合都是元 ...

探讨数学理论是必要的,我不需要报答我的大德。
但需指出:春风晚霞这个可能是吉林大学的老教授,始终坚持他说的伽利略猜想, 即坚持使用一一对应的两个集合其势相等、元素个数相等的夏道行实变函数理论。为此,笔者不得不进一步研究他的一一对应问题。 根据他说的一一对应,S1中 的1,2,3,对应着S2中的 的1,4,9:元素个数都是3,但这时的S1 中没有4,9,S2 中没有2,3,5,6,7,8,S2 不是S1  的子集; 当S1   从1变到10000 时, S2中有一亿的自然数,S2 也不是S1 的子集,依此下去, S2永远不是 S1 子集。所以,虽然可以说:这样发展的趋向性集合 S1与 S2的元素个数相等,但S1 与 S2都是不可构成的想象性事物,且 S2不是 S1子集合。夏道行的无穷集合的势(基数)的理论不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17 08:3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