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20|回复: 3

[原创]评吴耀琪先生的核育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9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评吴耀琪先生的核育论
郑道
【摘要】21世纪科学的“中国弦”或“核弦”,才真正具有生命传承共性的内蕴;“核弦”从种子到繁育,表达了一种自然传承规律。
【关键词】核育论 中国弦 生存权 科学权
一、吴耀琪的“核育”原旨与发展
在西南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高隆昌先生的推荐下,我们联系上吴耀琪先生。吴先生邀请我们关注他提出的“核育论”, 希望在哲学层面达成共识。第一是对科学的理解,第二是对科学知识来源的理解,第三是对科学表达工具的理解。于是我们之间进行了一些讨论和交流,现与大家共享。吴先生的自我简历介绍是:“中央党校超越之路研究员,西南交大兼职教授,核育论原创人,太阳热能‘黑箱’专利所有人,生物液态氢燃料模式发起人”。
1、吴耀琪教授对“科学”的理解是分:
1)公开标准;2)公共工具;3)可在实践中验证有作用。
2、吴耀琪教授又进一步综合为:科学的传统与创新。
1)其中他具体对“科学的传统” 的理解是分:a)数量标准,物体标准,单量纲;b)数学工具;c)物理实践,物质实践。
2)他具体对“科学创新” 的理解是分:a)性质标准,用关系显示,双主体。运动标准,多量纲;b)象形工具;c)社会实践。
3、吴耀琪教授提出的“核育论”,具体极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一般说来,吴耀琪教授以上的理解没错。但吴耀琪教授是在21世纪这个特定的时代来谈“核育论”的,这已经不同于20世纪时谈的“核育论”。这是一个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改革开放”的转型时代,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共同富裕” 的文化强国时代。
21世纪的社会和现实情况是,如果“核育论”是指一般的:1)公开标准;2)公共工具;3)可在实践中验证有作用。那么这一般也只是等价于普通教育或国民教育。即使这具体到对“科学的传统与创新”的理解,一般也只是等价于类似我国20世纪时的大众科普教育或大中专学校的科技教育。这种核育论实践,确实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符合吴耀琪教授的“可在实践中验证有作用”的标准;这正如李国杰先生所说:“青年科技人员更应该对老一辈科学家表示的敬重”。
所以我们不是说60年来的这种核育论有错,而是很有建设成就。例如屠呦呦在2011年下半年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屠呦呦和青蒿素不是一时间也还成为社会的热点吗?但青蒿素是我国30年前,得益于中医药古方的启示,而取得的被今天国际上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的。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重视科学、重视人才,让从海外回来的科学家和国内自己培养起来的新秀合作,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辉煌成果。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继承,今天应有更加积极更有远见的人才引进和国内人才培养计划。
4、但也应该看到在国外,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一般的普通教育或国民教育,是类似学校教育;而据说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伊斯兰语中,“学校”称为“塔利班”,如果这也是一般的如20世纪“核育论”的理解作的标准,那么“塔利班”即学校教育培养出的精英,领导的一些地区群众的活动,也许在联合国内仍是有争议的。
20世纪的“核育论”,如果实践只有实用标准,这虽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成功作法,但没有前瞻性的现代科学原理标准,是有欠缺的。有一则史料是:1864年,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家、外交家、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中国必败,日本必兴。俾斯麦的预言不幸而言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政府的海军被日本打败。有人问俾斯麦,你当时何有如此准确的预言?俾斯麦的回答是:当时中国留学生一到欧洲,打听的是哪样东西便宜?哪样的枪炮厉害?好多买点回国,认为就能成为强人强国。这是一种败象。而日本的留学生一到欧洲,问的是欧洲有哪些先进的科学原理、学说?学成回国后,也大肆在国内宣传普及,这是一种兴象。两百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注意到要把实用与前瞻性的科学原理结合,但在我国国内的上下层人中,仍然是有争议和各行其是的。
例如湖南人在我国近代史上一直是开新风的省份,21世纪湖南省的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如《黑洞战争》、《存在之轻》、《伟大的超越》、《物理学的困惑》、《看不见的世界》、《量子夸克》等,又开新风。因为如果把这6本书综合归纳整理成一本大书,也可以称为“核弦”。我们关注到,我国对此有90%的成人,包括大学生、教授、院士,看不懂这类前沿科学。甚至我国就是专业从事“核弦”的人,私下也对自己的研究没有信心。原因是,他们自己因为不是中国“核弦”的创始人,老是跟着老外的屁股走,又对中国自己很早以来独立创见的“核弦”或“中国弦“视而不见或看不起,所以有的才私下里对自己的研究说没信心。
那么是谁在强迫他们研究核弦呢?是国际大环境。例如据美籍华人学者、美国杜邦中央研究院退休院士、物理学家、现任《前沿科学》编委的沈致远教授,发表在2008年6月1日《科学时报》上的文章说,全世界有几千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从事弦论研究,阿根廷、荷兰、瑞士、西班牙、加拿大等都有人在最前沿作出一流贡献。我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有几人?有人说真正在做弦论者不超过10人,这或许低估了点,但人数之少肯定与大国地位不相称,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小国。研究万物之理对物理和数学要求极高,甚至要发展出新数学方法,基础薄弱者不得其门而入。
据另我国不少媒体,宣传美国著名科学家斯莫林的《物理学的困境》一书中也说:“在美国,追求弦理论以外的基础物理学方法的理论家,几乎没有出路。最近15年,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为做量子引力而非弦理论的年轻人一共给了三个助理教授的职位,而且给了同一个研究小组”。“因为弦理论的兴起,从事基础物理学研究的人们分裂为两个阵容。许多科学家继续做弦论,每年大约有50个新博士从这个领域走出来”。“在崇高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享受有永久职位的每个粒子物理学家几乎都是弦理论家,唯一的例外是几十年前来这儿的一位。在卡维里理论研究所也是如此。自1981年麦克阿瑟学者计划开始以来,9个学者有8个成了弦理论家。在顶尖的大学物理系(伯克利、加州理工、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和斯坦福),1981年后获博士学位的22个粒子物理学终身教授中,有20个享有弦理论或相关方法的声誉。弦理论如今在学术机构里独领风骚,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如果不走进这个领域,几乎就等于自断前程。”
如果仅仅是吴耀琪教授对核育“科学”原旨的标准理解也罢,但有的群众也想效仿“塔利班”那种战斗模式。例如有“否定相对论”网友2012年2月6日发表意见说:“当我看到支持相对论时,下面就不用看了。据我观察,人一旦相信了相对论就像相信了####功,这个人就算完了。####功分子没有一个能够改造过来的,相对论者也没有一个能够改造过来”。
“核弦”来自相对论等20世纪前沿科学的发展,而“否定相对论”者希望把20世纪以来国际前仆后继的前沿科学当作专政打击的对象,这是一种败象。即使这已不会成为国策,但如果说希望打击专政前沿科学的人是少数,那么国内讨厌类似看不懂的前沿科学的人,也许是多数。即使在号称中国科技城的绵阳,对中国人很早独立创见研究的“核弦”,也有类似“V5V5”的网友2012年2月5日发表意见说:“这种民科脑子真是坏掉了,发这种东西就像在三医院门口唱大戏”。曲高和寡,60多年来的20世纪核育国民教育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那么我国真的不需要类似“核弦”等21世纪前沿科学的发展了吗?造成这种局面,难道和类似吴耀琪教授核育论的“科学”原旨标准理解的60多年的国民教育实施实践,没有一点关系吗?这虽不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但20世纪后期国际的“核弦”核育的大环境,已经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出国留学西方的人,也不是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海外回来的科学家,当时他们在西方的学习,那么得心应手了。
1)据从美国回来的张操教授的博客报导,弦论的迅速发展,量子中国与量子美国的差距,中国人即使曾经在美国获得终生教授的物理学家,也只能“骂娘”。例如张操教授说,王令雋教授就是值得国内人更多关注中的一个。张操说,王令雋教授是他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加室友,现在是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系的终生教授。在2012年春节的年初三,王令雋教授在回复他的信中,以指责伪科学家欺世盗名,把物理学界搞得污烟脏气为托辞,点名霍金和彭罗斯,把因果律都颠倒了,即他们主张时间是二维的,既有实时间,也有虚时间,而且虚时间比实时间更真实。王令雋最后愤愤地说:“对科学逻辑和事实的违背,莫此爲甚”。
2)张操说,在近日与美国王令雋教授的交流中,王令雋对现代宇宙学作了明确的批判。他张操和王令雋为什么虽然几十年不见,但经过各自独立的探索和思辨,居然是所见略同的朋友?为什么他们非常难得,相互支持,也不那么孤独?张操说,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这说得好。正如张操教授所说,物理学的使命就是认识客观世界,解释客观世界。如果大家都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去研究物理学的客观规律,不同的人应该能够得出同样的结论。也就是说,真理应该是收敛的理论。
3)但张操教授真懂量子中国吗?真懂量子美国吗?请听他的分析,张操说:“如果从一大堆假定或原理出发,建立一些方程,然后要求大自然服从这些方程式,并吹口仙气,赋予数学变量以物理意义,物理理论不需要经过科学事实和科学逻辑的检验,学术上就没有是非可言了。像时间倒转,虚时间,高维空间,暗物质,黑洞白洞,时空隧道,真空扰动,宇宙婴儿等等等等,都是一些完全违反科学逻辑和事实的伪科学。既然整个宇宙学界都在玩数学,那谁不可以玩?于是各种五花八门的荒唐理论纷纷出台。这样的理论当然不可能有一致的结论。所以,伪科学的理论是发散的,不收敛的。他们今天说宇宙是封闭的,最终会导致大湮灭;明天又可以说宇宙是开放的,大湮灭不会发生。宇宙的最终命运,湮灭还是不湮灭?只取决于质量密度的10 的120次方分之一的差别。一个理论不稳定到这步田地,不正是这理论荒唐的一个证据吗?所以,只要我们以伽利略的殉道精神坚持真理,一定能够把物理学从这种伪科学中解救出来。不要怕孤独。不要怕路远。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压力。亦予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研究以上张操和王令雋教授的言论,不知张操和王令雋等同仁在美国学到些什么?既然霍金和彭罗斯类似的现代前沿科学都是伪科学,他们何必要到美国去?甚至还呆着不归?他们去美国目的是什么?他们学懂了现代前沿科学了吗?
[/watermark]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评吴耀琪先生的核育论

二、“核弦”等21世纪前沿科学错了吗?
格拉肖1979年与温伯格、萨拉姆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他1932年生于纽约,1954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5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1960年在哥本哈根工作。1966年到哈佛大学任教,1967年起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基本粒子和量子场论。1976年还获奥本海默奖,1991年获Erice科学和平奖。格拉肖多次来过中国,他的儿子曾在南京大学留学。据何祚庥院士讲,和他一起获诺贝尔奖的温伯格就赞扬过层子模型。据《伟大的超越》一书介绍,格拉肖也曾发誓要让哈佛远离弦理论,但他却无法阻止阿卡尼哈默得和兰德尔等他的学生和班底,成为被公认的当今全球最一流的超弦理论学家。
1、如今要去格拉肖办公室,人们必须穿过一个入口,而入口两边正是阿卡尼哈默得和兰德尔的办公室。阿卡尼哈默得,又翻译为尼玛•阿卡尼-哈米德,是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父母是两个伊朗物理学家,他们辞去原来的大学职位来到美国休斯敦,1972年阿卡尼哈默得在这里出生。不久,他家搬回了伊朗。伊朗1979年爆发革命,因为他的父母极高的科学地位以及与西方的联系等政治问题,被迫流亡多伦多。阿卡尼哈默得着迷父母的专业,进大学选择了数学物理专业,拿到了理论物理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
莉萨•兰德尔(Lisa Randall)1962年生于纽约,读高中时就是享有盛誉的“西屋奖学金”的获得者。兰德尔多年来潜心研究引力、时空的额外维度和弦理论。她的代表著作《弯曲的旅行:揭开隐藏着的宇宙维度之谜》一书,由于深入浅出地谈论了宇宙的故事,一举入选《纽约时报》2005年“100本最佳畅销书”之列。2007年,她又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她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物理学家拉曼•桑卓姆,提出的兰德尔-桑卓姆(RS)理论,为一种不同于广义相对论的、关于引力如何塑造宇宙的过程,提供了一种数学描述膜世界模型,
1)从阿卡尼哈默得,使我们想到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的科学,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也许伊朗国内注意到类似阿卡尼哈默得这样的伊朗人,在西方学习前沿科学的进展方向,而暗中不动声色地在进行追赶。1978年伊朗前国王巴列维与来访的华国锋举行会谈,1979年华国锋同志邀请伊朗国王巴列维来我国访问,伊朗国内因动乱,巴列维回国途中,被推翻。当前,世界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实现发展权就是要让人民平等地参与量子世界科学权的发展,全面享有量子世界科学发展的成果。因为减轻和最终消除贫穷,也是量子世界科学权发展的优先选择。
2)阿卡尼哈默得和兰德尔虽是在各自研究,但其成果都能相互配合。阿卡尼哈默得2006年34岁时就被美国著名的《大众科学》杂志,评为世界上前十位的“科学才子”。他是30岁时从哈佛结束全部学业,成为一名物理学教授,选择研究第五维的。目前阿卡尼哈默得是隐藏的额外维度、暗物质、弦/膜理论等研究,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实验检验的推手之一。因为LHC将粒子撞碎而释放出的能量,或许就足以使粒子脱离三维空间的束缚,让我们一窥神奇的高维世界。而在现代物理学理论中,两个质子在 LHC中对撞产生出电子和其他粒子,它们的能量既有可能是1TeV,也有可能是 1TeV的整数倍,例如 2TeV或 3TeV。如果观察到了这种能量倍增现象,这就说明撞击导致了粒子在额外维度中发生振荡。除此之外,不论是常规的粒子过程,还是暗物质粒子之类的奇异过程,都无法作出解释。阿卡尼哈默得说:理论家清楚知道做实验的人在找什么,这次理论家说的是“也许这会发生,也许那会发生。”
而他早在2004年就开始担心,许多理论家可能没做好准备,面对欧洲粒子物理实验中心即将得到的大量数据。他对最初大型强子对撞器实验奥林匹克的构想是,实验者会根据超越“标准模型”的未知物理学,创造出仿真数据组,来当做真实资料分析,接着再将他们的规画公诸在理论学家面前。早在1998年,阿卡尼哈默得(Nima Arkani-Hamed)在哈佛大学就和纽约大学的德瓦利(Georgi Dvali)及史丹佛大学的迪摩波罗(Savas Dimopoulos,以上三人简称为ADD),提出了著名的ADD理论,假设了一张三维膜,存在于有两个超大额外维度的空间中。像RS、ADD或其他较新的模型,都将被大型强子对撞机检验。
3)从以上可见,从事额外维度、暗物质、弦/膜理论等研究,是为着人类未来寻找更先进的能源、材料和环境而来。吴耀琪教授的“核育论”,虽然不是指“原子核”之类的教育,但人类进行了两千多年的物质结构探索,从原子、原子核的球面图像扩容到孤子链、里奇流的弦链图像,也可称为“核弦”,我们称为“中国弦”。这里“中国弦”和“西方弦”的区别,中国球面图像是扩容的,不像西方弦球面图像和弦链图像是分开的。吴先生的“核育”是指生命传承的共性,核指种子,育指繁育;核育论是一种表达生命传承规律,从哲学到实践层面纵向创新的系统理论。包括行动世界观,包容方法论,象形思维工具。重要功能是为人本世界“怎样做”提供基础理论。
2、其实21世纪科学的“中国弦”或“核弦”,才真正具有生命传承共性的内蕴;“核弦”从种子到繁育,表达了一种自然传承规律。到2012年“中国弦”用里奇张量、泰勒弦和庞加莱猜想外定理等方法,解决21世纪两朵乌云暗物质、暗能量,以及超伴子、EPR超光速隐形传输、希格斯大质量等难题。李政道先生说:物理学不是数学;数学比较容易,物理更难。所以很少有人读懂物理。例如彭罗斯的《皇帝新脑》一书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包括的韦尔张量和里奇张量,虽说得直观明白:韦尔张量囊括类似平移运动的相对加速度,对球面客体单向的拉长或压扁作用;这与牛顿力学的性质对应;而里奇张量囊括当球面客体有绕着的物体圆周运动时,被绕着的物体的整体都有一个纯粹向内的加速,产生有类似向心力的扩张或收缩的缩约、缩并作用。但几乎没有多少人弄懂。也许是看成类似科里奥利加速度矢量,但科氏力仅是一般的推算分析。
1)里奇张量奇妙的是,似乎已经包含了韦尔张量,即类似牛顿引力在地球的潮汐效应。
能说明射影里奇张量整体效应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所以彭罗斯的解释是:“黎曼=韦尔+里奇”。韦尔张量,韦尔是测量类似自由下落的球面的潮汐畸变,即形状的初始变形,而非尺度的变化。里奇张量,里奇是测量类似球面的初始体积改变。这与牛顿引力理论要求下落球面所围绕的质量,和这初始体积的减少成正比相合。即物体的质量密度,或等效地能量密度( E=mc2),应该和里奇张量相等。
简单地说,黎曼曲率描述的是引力场,黎曼张量只是反映时空几何,描述引力场的是度规里奇张量,是黎曼张量的缩并、缩约。对这种“缩并力”,彭罗斯再解释说,爱因斯坦方程存在一个称作能量----动量的张量,它将有关的物质和电磁场的能量、压力和动量都组织在一起。他把这一张量叫做能量,爱因斯坦方程则粗略是:里奇=能量。正是在能量张量中“压力”的出现以及为使整个方程协调的条件要求,使得压力对体积缩小效应有所贡献。那么不涉及韦尔张量吗?不是的。韦尔张量引起空虚的空间里感受到潮汐效应,爱因斯坦方程意味着存在将韦尔张量和能量相联系的微分方程的结合结构域。彭罗斯对这种韦尔张量重要性的推证,实际上是反过来又把部分里奇张量效应包含在韦尔张量中。但彭罗斯正如牛顿没有解决好韦尔张量超距的引力潮汐畸变一样,也没有解决好里奇张量的超距作用。因为物体在圆周运动的对称点,里奇张量也有类似对称超距的引力。这种作用传输是隐形的,可以是光速,也可以是超光速。
但彭罗斯继续阐述了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这种结合结构域的产生原理。他说要理解该结合结构域,还可以射影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电场E和磁场B的结合结构域。因为韦尔张量韦尔实际是引力场的测定;韦尔的“源”是能量张量,这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的电场E和磁场B的源,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电荷和电流的结合结构域的情形相似。这种观点实际是将“麦学”引向“里奇张量”和“里奇流”统一的结合结构域;这里“电荷”对应里奇张量圆周运动的“源”效应,是类似彭罗斯的“扭量球”图像。“电流” 类似“里奇流”,对应韦尔张量平移运动的“流”效应,可联系类似傅里叶级数、泰勒级数展开式变换的“孤子链”,以及隐形传输与宇宙弦。
2)以上也包括了我们所说的“中国弦”或“核弦”研究。“中国弦”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这种从“扭量球” 联系类似傅里叶级数、泰勒级数展开式变换的“孤子链”的解读,可对比2003年10月,彭罗斯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与弦论学家威藤讨论后,威藤才把彭罗斯的扭量理论和他的弦论結合在一起,发表的一篇97頁的重量級论文。从哈佛大学刚转任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阿卡尼哈默得,正是在这时一头栽进这门新领域的。阿卡尼哈默得说:“我这辈子从未对物理感到如此兴奋。这个领域在全球約15人日以继夜地努力下,正迅速发展”。所谓的“扭量球”,就如看起來像是围绕着一个旋转粒子的面旋、线旋、体旋等三旋动画视频。
3)如此抽象,不知张操和王令雋教授学懂了里奇张量没有?如果没有学懂,又骂是伪科学,他们要去殉道,我们说不必要。如果他们死活要去殉道,百个、千个也难阻挡“量子中国科学百年战略”。但中国科学家中,也有懂得知己知彼的人,如有一个故事是说,中科院今天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的王元院士,看不懂他教的研究生张寿武研究的抽象数学。张寿武只是一个1962年才出生在安徽和县西埠镇五星大范村的放鸭娃;这类事也出现在中山大学。
当时张寿武还是一个大学生,可以给中山大学的数学教授们讲课。张寿武后来在法国和美国深造后,今天已是公认的世界一流数学家。这说明我国人权的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科学权,从以前的科普教育已到“量子中国”转化的时候。道理是我国90%的成人,包括大学生、教授、院士看不懂前沿科学类似超弦理论的研究,而现代高科技又源源不绝从这些基础研究中创新出来,如互联网的出现就是著名的一例。这使得我国不得不向西方发达国家用高价购买,而且还买不到。
4)以“量子中国”类似超弦理论的前沿科学领域为例,目前我国数学和物理等技术和相关人才在国际上处于第二方阵前沿,即发展中国家前沿,尚未进入第一方阵。在“量子中国”领域,我国除科学殿堂外,主流长期以来是在做跟踪模仿研究,真正做与国际水平接近的科研工作还不到十年,数学和物理等技术积累远不如国外。至今为止,类似超弦理论的前沿科学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新学科方向几乎没有一个是国内学者开辟的。为什么大量的人才依然在海外?那里没有世界前沿科学基础研究公认的成果和产品,能有这种现象吗?目前中国有20多万留学人员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取得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约有1.5万人。他们大多在35-50岁之间,正处于创新创业黄金时期。所以我们说吴耀琪先生的“核育”概念是个好概念,是说21世纪的“核育”主要是指“量子中国”的科学普及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评吴耀琪先生的核育论

三、中国的生存权、发展权万岁
这是21世纪的一场“文化战”----如果把前沿科学当作专政打击的对象的话。
但也可像青蒿素一样把“战争”变成一种“科学转化”。这具体地说,类似青蒿素把中医药变成了一种“转化医学”。然而类似这种转化医学研究,有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样:一是中医药语言现代化的转化问题;二是中医临床及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语言现代化可以通过规范来解决,而中医药研究现代化却不那么容易。转化医学热潮已经到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原来的中药开发研究。建立在“量子中国”理念上的转化医学,是中西医的共同点。中医、西医学界应消除隔阂,携起手来,共同服务于人类健康。“量子中国”也一样。
1、但国内类似“否定相对论”者的“文化战”,和青蒿素的“科学转化”类似,解决起来仍然是艰巨的。有两位网友“蒙童”先生与“土生金” 先生的谈话,说明我国又一次正处在“量子中国科学百年战略”的十字路口。蒙童说:“土兄啊,我也是个非专业人士,但关注基础科学的新进展---因为对我的研究课题有着新的启迪......”。这从蒙童身上,看得出希望有“量子中国科学百年战略”的实施。但“土生金”更强调,原来的科普路线和听令的科学家的作为。
土生金是这样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有区别,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可是,科学知识更要广泛普及;不能通俗易通,为社会公众所理解和接受,再先进的东西,也发挥不出效力,还是没用,等于没有啊。”从土生金身上,看得出含有“赶不上,不如不赶”的意思。土生金的理由还有:“美国养十几只航母,年军费千亿,不打仗,只赔钱,事实上是不良资产。土生金洞察古今,明中华千秋万载之大道:经书用金子写就,不如废铁多多啊。得人心者得天下,科学知识也是一样,即使是真理,不能普及于大众让人接受和认可,智慧之光除了枯萎,最多只是骷髅。学以致用,昨日中国最好的数学家华罗庚,把理论数学推广到应用,为数学力学等方面,做出了极大地贡献。我们建设好人间,让它比天堂更好,必然近在眼前。”
1)我们真诚地希望吴耀琪先生的“核育”不受已有的成就的影响,放眼世界跟上时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运用在量子中国与量子日本相互追逐近60年上,真是人类科学史上罕见的传奇。大国和平崛起的竞赛,中国传统有两类智慧:第一类战略是说对方错了,另立方法竞争;第二类战略是“田忌与齐王赛马”,相同方法竞争。在与西方的科学竞赛中,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制度的不同,这决定了我国只能公开选择第一类战略占大多数。但自然科学不同于社会科学,自然规律更多是统一。战略与智慧就成了悖论,但量子中国却“化腐朽为神奇”。
2)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量子中国起步较晚;而“里奇张量”也在社会科学领域起作用----但也正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能把这变成创举:毛泽东同志为翻开新中国科学千里之行始于量子足下的第一步,采取了用第一类战略的大多数掩护第二类战略的极少数。坚持第一类战略既能维护我国的原则,也能用20世纪前类似促进工业革命的成熟科学原理,全面推进国家的建设。虽然这使第二类战略的极少数很难生长,但也是对其一种磨炼和自然选择。所以第二类战略必然在第一类战略类似“钱学森之问”的效果的释放中,自然会跟随百年生聚,百年打拼而造福世界造福人类。这难道不是“化腐朽为神奇”吗?因此,有人称它为“量子中国科学百年战略”。
3)吴耀琪教授说他的“核育”,是从哲学到实践层面纵向创新的系统理论。这包括行动世界观,包容方法论,象形思维工具。重要功能是为人本世界“怎样做”提供基础理论;当前的使命主要有传承中华文脉,超越以物为本的科学,建立以人为本的“容学”。
这里可见吴先生的核心是批判,“容学”不容。他说:现在许多人把自己当成了物,违背了人性,就会生病。美国的精神病发病率最高,中国精神病(抑郁症)的增长率最快。而许多人对幸福,可以讲出许多概念与大道理,但是,不知怎样做。其次目前中国的政府或者国有企业的领导,面对巨大物质利益的诱惑,一些人成为“贪官”而毁灭了前程。
2、吴耀琪先生说:“中华文化负责形而上,西方文化负责形而下。我们知道物质向下看,存在分子、原子、量子等运动规律,这是西方文化的贡献。可是,从物质向上看,存在哪些规律呢?这是东方文化的责任”。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东、西方文化在系统层次互相促进发展。世界正转向东、西方文化整合的时代。《核育论》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研究中华文化系统化的路径,使用象形工具表达研究成果,这样,就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工具传承中华文脉,并解决面临的难题。但吴先生没有提到量子模具类似孤子链的象形工具,而只留在类似化学量子能的阶段。
1)提供行动种子。提供得时得机的项目。例如,太阳热能“黑箱”项目,生物氢能项目。让资产由百万级变成百亿级。
2)建设人本世界。从世界观,方法论到实践工具,虚、实结合建设人本世界。东、西文化整合,哺育人类共有的文化。
3)吴先生说,理解《核育论》,需要在实践中感受。例如:A)怎样做人;B)幸福怎样做;C)团队怎样做;D)智慧怎样做。社会调查表明:现代人面临难题的根源,主要是人性的迷失。《核育论》以此为机缘,为现代人遇到的难题提供“解脱”的操作方法与工具,通过感受人间的正道,使人心向善,人生圆满。《核育论》将为我们提供关于人的先进定义,科学内涵,以及怎样做人的简便方法与工具,提供“能人”实践模式,让团队释放巨大的聚合能;为领导的精彩人生,提供系统指导方案。
2、我们知道,“核育”概念和提倡“核育”,是一个很好的创见;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善。《国际歌》中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那么我们自己又靠什么呢?我们中国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没有生存权、发展权,其他一切人权均无从谈起。那么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又是什么呢?是科学权!
1)例如说,中国人民有过长期遭受外来侵略和殖民统治的遭遇,国家主权沦丧,社会动荡不宁,人民生灵涂炭,饥寒交迫,毫无尊严可言。这是中国没有黄金和白银吗?这是中国经济不发达,不是世界强国吗?不是。据《白银帝国》一书研究,在西方侵略之前,我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白银大国。但因我国自古以来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灿烂,正是有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中国才始终强调是以华夏/汉族为本去同化四方民族。可以说,近代中国人流落在国外,大多数是帮工,而不是传授先进的科学原理。这是因历史上、传统上,士大夫们深受儒家以“夏善变夷蛮”文化的影响,这虽不是主要强调类似西方和反西方民族鼓吹的恐怖和侵略,但客观上也加剧不让中国人有科学权。所以这才是没有在中国发展出强大的近代和现代科学,这也是造成国家不独立、人民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的根本。
3、即人权没有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科学权,其他一切人权都无从谈起。
1)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100多年的斗争,在大陆建立了新中国。我国政府经过60多年的努力,其中包括对西方成熟的经典的近代和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普及,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人民的生存权,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口的压力和人均资源的相对贫乏还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排名表中,中国仍然居倒数第三十一位。
2)由于近代和现代自然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特别20世纪相对论、量子论、基因学说的出现,1949年新中国一建立就逼迫我国向量子中国转型。但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一遇天灾人祸,人民的生存权还会受到威胁。我国现在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约占人口的5%;已脱贫的人口,还存在防止返贫的任务;我国每年仍净增一千多万人口,人口的压力不断带来生存、就业、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如何解决大批城镇职工的下岗问题,使他们实现再就业、享有生活保障和摆脱贫困,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严峻任务。我国还有1.5亿文盲,每年有许多儿童因贫困而辍学。实践说明,向量子中国转型,必须且必然需要“量子中国科学百年战略”。
3)但对西方成熟的经典的近代和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实施证明,它们虽然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和促进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然的首要任务;这也不是说,成熟的经典的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不行,恰恰是因为它很成功,所以才有人说:“过去30多年,低成本劳动力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将带来道义上的后果。过去中国人均GDP七八百美元,现在已是几千美元了,还照一二十年前的作法是不行的,于情于理也说不通。企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力搞加工贸易,也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进步,这种落后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走不动了。”
参考文献
[1][美]伦纳德•萨斯坎德,黑洞战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李新洲等译,2010年11月;
[2]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3]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
[4]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5][美]弗兰克•维尔切克,存在之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文浩译,2010年4月;
[6][美]保罗•哈尔彭,伟大的超越,湖南科技出版社,刘政译,2008年4月;
[7][美]L•斯莫林,物理学的困惑,湖南科技出版社,李泳译,2008年4月:
[8][美]斯蒂芬•韦伯,看不见的世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胡俊伟译,2007年12月:
[9][英]安德鲁•华生,量子夸克,湖南科技出版社,刘健等译,2008年4月;
[10]叶眺新,中国气功思维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
[11]刘月生、王德奎等,“信息范型与观控相对界”研究专集,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增刊第一期,2008年5月。
发表于 2012-3-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评吴耀琪先生的核育论

大胆的想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5-2 02:09 , Processed in 0.0849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