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15|回复: 0

[原创]《司马阳春破解世界七大数学千年难题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7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原创》求师篇
《司马阳春破解世界七大数学千年难题等》
——破解斯蒂文.考克的P=NP? 霍奇猜想;黎曼假设;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与质量缺口;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r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尔定律;希尔伯特23个难题、关于数学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等
司马阳春
内容摘要
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曾经提出,象实分析那样较为复杂的体系的相容性,可以用较为简单的体系中的手段来证明。最终,全部数学的相容性可以归结为基本算术的相容性。这是希尔伯特提出23个数学难题的哲学企图。
希尔伯特未能实现这个企图。109年之后,我帮他实现了这个企图。即全部数学的相容性可以归结为基本算术的相容性。
《周易》中爻的无限性含义,让它保持了几千年的深奥难解。如果,我们从爻的无限一边向回看,它是有限的,即一个0或一个点,无限的爻全消失了。
如果,这个点是圆心,当它以任意角度、或全方位、全维度进行无限运动时,也是深奥难解的。如果,我们从它的无限一边向回看,它是有限的,即一个0或一个点,无限中的一切深奥难解全消失了。
当宇宙从奇点走向无限时,它造就了近200亿年的深奥难解。如果,我们从它的无限一边向回看,它是有限的,即一个奇点,无限中的一切深奥难解全消失了。
数学发展的中心意义在于,数学家必须做到即能走出去也能走回来。
零数学、零物理、零哲学是东方力学的三大组成部分。
...
(正文)
烦闷时,想找一些数学物理哲学中的难题,调节一下情绪。打开网页,对世界七大数学千年难题等产生了兴趣。
2000年初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设了七个“千年大奖”,破解七个“千年难题”。每个“千年难题”的解决,有可能获得百万美元的奖励。其目的不是为了形成新世纪数学发展的新方向, 而是集中在对数学发展具有中心意义、数学家们梦寐以求而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上。

在七大“千年难题”中,虽然庞加莱猜想,已由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破解。我国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做了证明的封顶工作。但解的过程太复杂了。让我破解此题,只是一句话,即当1=0;0=-1;1=-1时,任何正数、负数和零相加的结果都是零。或任何一个四维空间都是一个三维球面。
庞加莱猜想,只是世界数学物理哲学中有限、无限、绝对三大领域内存在的一个有限性难题。破解它的工具,即零数学原理的有限性定律。
我喜欢用最简约的思维方式处理所谓难题。因而,我认为世界七大数学千年难题,均可用零数学原理三大定律来破解。三大定律如下:
零数学第一定律(无限定律),即在质能等价关糸中,任何正数、负数、零无限相加的结果都是零。

零数学第二定律(有限定律),即当1=0;0=-1;1=-1时,任何正数、负数和零相加的结果都是零。
零数学第三定律(绝对定律),即当N=0;0=-N;N=-N时,任何有限或无限的数字运算的结果都是1;0;-1或N;0;-N。
有限和无限是统一的。有限的对称方向存在一个相反的有限;无限的对称方向存在一个相反的无限。二者关糸等价,相互等效,等价值为零。任何自然运动都会有三个解——正数、负数和零。
(以上定律的物理概念和哲学思想来源,见网上《当壳层体质量被人类制约时》、《1905年之后人类物理学第二次坍塌》、《零数学原理三大定律与航天航空提速壁垒的关糸》等文)


第一节、P(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非多项式算法)问题,P=NP吗?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你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因式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于1971年陈述的。”
“对于一个给定问题,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算法在O(n^C)(C可以是任何常数)的时间内解决,那么我们称这个问题属于P问题。一般认为在实际应用中,P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无论n(输入)有多大。
“现在我们有很多问题,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O(n^C)的算法,但又没有一个人可以证明这个问题不存在O(n^C)的算法,这一类问题统称为nP问题。”
著名NP问题在于n具有无限性,C同样具有无限性。巧的很,零数学的无限性定律可以回答这类问题。即在质能等价关糸中,任何正数、负数、零无限相加的结果都是零。Complexity即可以认为是质的空间,又可以认为是时间或能的空间。因为,在东方力学中,力速、能速、质速是一致的,质能力关糸是等价的。质能力与反质能力关糸也是等价的。当一种运动进入无限性之后,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另一种无限性运动同步进行。二者的等价值是零,零等价值有大小,零等价值的一半,或零等价值中两个构成值其中的一个即n或C。
比如,用零数学原理,在E=mC^2;C^2=E/m中求出1+1+1......的三个解。(其中“/”表示分数线,以下同)。n和C在数学中表达的意思,同1+1+1......是一样的,即两个哥德巴赫猜想。
相对论认为,质能关糸是等价的。因此
〈A〉、当E=m时
则C^2=E/m;
C^2=1
〈B〉、当m=0或E=0时
则c^2=E/0;
或C^2=0/m
C^2=0
〈C〉、当m=-m;E=-E时
(-m表示反质量;-E表示负能量)
则C^2=-E/m;
C^2=E/-m
C^2=-1
因而
当C^2=1;C^2=0;C^2=-1时
则1=0;0=-1;1=-1
将此结果带入1+1+1.....并.求出其三个解
〈A〉、当1=0时
则0+0+0......=0;
〈B〉、当0=-1时
则(-1)+(-1)+(-1).....=0
或0+0+0......=0;
〈C〉、当1=-1时
则1+(-1)+1.....=0
或0+0+0......=0。
结论:
当P=NP;P=0时,则N=0或0=0×N;0=0。或当N=0;0=-N;N=-N时,任何有限或无限的数字运算的结果都是1;0;-1或N;0;-N。

当我们任意增强质能力的N值,减弱反质能力的-N值时,我们就能得到向我们走来的任何强大的质能力;当我们任意增强反质能力的-N值,减弱质能力的N值时,我们就能得到离我们而去的任何强大的反质能力。
当Complexity时间空间和内存空间关糸等价,等价值为零时,我们就不必担心诸如,“有两个算法,一个O(n^2)另一个O(2^n)。同时有一台计算机的速度是一秒钟一百万次运算,当n=1时算法1需要1微秒,算法2需要两微秒,没什么差别。但是当n=1,000,000时算法1需要一百万秒,大约是十一天半,虽然很长但还能等;算法2就需要大约(10^29994)秒,而一年不过3.15*10^8秒!”
在东方力学中,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实现了内存等于结束了时间;时间出现等于内存存在。大的内存是提高运算速度的关健。而大的内存不是几何体体积的增加,而是壳层质量体强作用力(由外而内)和反强作用力(由内而外)的对称性量子压强(N)的增强,几何体体积的大幅度缩小。能量和空间,能量和时间均是成反比的。能量越大,所需空间越小,时间越少。
量子尺度体积→极能→极速→超大功率,这一规律在微电子与核能、微观与宏观运动中均具有普适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机发展的更高境界是1进位制、或1...N进位制;最高境界是0等价构成值进位制。


第二节、霍奇(Hodge)猜想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最终导致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霍奇猜想断言,对于所谓射影代数簇这种特别完美的空间类型来说,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代数闭链的几何部件的(有理线性)组合。”
我们如何“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这是一个有限性问题。也就是说,让给定对象的形状(表面积)与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表面积)相减结果为零。
比如:求N=2-2-2......的解;
〈A〉、当2=1+1;1=0时
则N=(1+1)-(1+1)-(1+1)......
N=(0+0)-(0+0)-(0+0)......
N=0
〈B〉、当2=1+1;1=-1;0=-1时
则N=(1+1)-(1+1)-(1+1)......

N=〔(-1)+(-1)〕-〔(-1)+(-1)〕-〔(-1)+(-1)〕.....
N=(0+0)-(0+0)-(0+0)......
N=0
〈C〉、当2=1+1;1=-1;1=0时
则N=(1+1)-〔(-1)+(-1)〕-(1+1)......
N=(0+0)-(0+0)-(0+0)......
N=0
-(0+0)-(0+0)
N=0
结论:
当给定对象的形状(表面积)与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表面积)相减结果为零时,我们可以用基本算术来处理所有“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的霍奇(Hodge)猜想中的问题。
第三节、庞加莱(Poincare)猜想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此题的困难在于,两种物体,一个是方形,而另一个是球面形或球形。如果象下面一个问题一样,那它己经被破解。(破解的人也许是陈景润)
比如:求1+1≠2的解

〈A〉、当1=0时
则1+1=0;
0+0=0;
〈B〉、当1=0;0=-1时
则(-1)+(-1)=0
0+0=0
〈C〉、当1=-1;1=0时
则1+(-1)=0
0+0=0
〈2〉、求1+2≠3的解
〈A〉、当2=1+1;1=0时
则1+(1+1)=0;
0+(0+0)=0
〈B〉、当2=1+1;0=-1;1=0时
则1+〔(-1)+0〕=0
0+(0+0)=0
〈C〉、当2=1+1;1=-1;1=0时
则1
0+〔(-1)+1〕=0
0+(0+0)=0
因而
1+1=0;
1+2=0
结论:

即当1=0;0=-1;1=-1时,任何正数、负数和零相加的结果都是零。或任何一个四维空间都是一个三维球面。(请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宽恕我的草率)
第四节、黎曼(Riemann)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它们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数中,这种素数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蔡塔函数z(s$的性态。著名的黎曼假设断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这点已经对于开始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问题在于,方程z(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是一个无限性的问题,适合用无限定律来破解。
比如、求N=2×2×2......的解;N=0的解。
〈A〉、当2=1+1;1=0时
则N=(1+1)×(1+1)×(1+1)......
N=(0+0)×(0+0)×(0+0)......
N=0
〈B〉、当2=1+1;1=-1;0=-1时
则N=(1+1)×(1+1)×(1+1)......

N=〔(-1)+(-1)〕×〔(-1)+(-1)〕×〔(-1)+(-1)〕.....
N=(0+0)×(0+0)×(0+0)......
N=0
〈C〉、当2=1+1;1=-1;1=0时
则N=(1+1)×(1+1)×(1+1)......
N=〔(-1)+(-1)〕×(1+1)×〔(-1)+(-1)〕.....
N=(0+0)×(0+0)×(0+0)......
N=0
结论:
素数的分布同样遵循有规则的模式,它们服从零数学原理中的无限定律。即黎曼(Riemann)假设只有三个解正数、负数、零。



第五节、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问题其一在于,“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这种关糸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样的几何对象(宇宙或原子的初始态及运动态)能够形成力和质量,是什么推动诸如重粒子的运动?我认为,这种力不是引力,而是一种由外而内进行的F>-F的强作用力和-F>F的反强作用力。这种运动的几何对象只能是一种包容负能量(-E)的对称性全维壳层球形空间体。只有这种几何对象、才能形成宇宙运动所需要的、在球形壳层空间体内进行的、对称性全维的、由外而内运动的强作用力(F)和由内而外运动的反强作用力(-F)。这种结论是从一种拔火罐吸力(F)实验中得到的。
问题其二在于,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在此,如果我们把“夸克”的不可见性理解为一种质量与反质量关糸等价时的零质量,这种零质量关糸中所包含的质量就是“夸克”被禁闭的不可见性质量;或其载体原子核、质子或中子的质量,就是“夸克”的质量。(我必须说,夸克也有相同物理量的反质量。)
比如,求N=2-2-2的解
〈A〉、当2=1+1;1=0时
则N=(1+1)-(1+1)-(1+1)
N=(0+0)-(0+0)-(0+0)
N=0
〈B〉、当2=1+1;1=-1;-1=0时
则N=(1+1)-(1+1)-(1+1)

N=〔(-1)+(-1)〕-〔(-1)+(-1)〕-〔(-1)+(-1)〕
N=(0+0)-(0+0)-(0+0)
N=0
〈C〉、当2=1+1;1=-1;1=0时
则N=(1+1)-(1+1)-(1+1)
N=〔(-1)+(-1)〕-〔(-1)+(-1)〕-〔(-1)+(-1)〕
N=(0+0)(1+1)×(1+1)×(1+1)......
N=(0+0)×(0+0)×(0+0)......
N=0
结论:
对称性壳层球形质量体中的夸克质量,即其载体质量,其“质量缺口”即其载体的质量存在。或零数学第三定律(绝对定律),即当N=0;0=-N;N=-N时,任何有限或无限的数字运算的结果都是1;0;-1或N;0;-N。
质量是物体承载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差。在壳层质量体中,强作用力与反强作用力均是由其壳层内壁向其中心渐进强的;反之,渐进弱的。这是导致重粒子出现的物理原因。因为,在壳层质量体中粒子的运动半径越小,其运动比重越大。

第六节、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随着我们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气流跟随着我们的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虽然这些方程是19世纪写下的,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仍然极少。挑战在于对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能解开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
问题在于,“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是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果。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描述的是一种力的有限起伏运动。
比如:在零数学原理中,N=2+2+2或N=2-2-2两种运动的结果都是零,而不管这种运动的零等价构成值或结果是大是小。因此,只要我们有了N;0;-N三个解,我们就能破解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难题。
“挑战在于对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能解开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不必看他们的方程,因为他们“只会走出去而不会走回来”,什么奥秘也没有。
结论:
任何自然运动都会有三个解——正数、负数和零。

第七节、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

  “数学家总是被诸如x2+y2=z2那样的代数方程的所有整数解的刻画问题着迷。欧几里德曾经对这一方程给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方程,这就变得极为困难。事实上,正如马蒂雅谢维奇指出,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来确定这样的方法是否有一个整数解。当解是一个阿贝尔簇的点时,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认为,有理点的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特别是,这个有趣的猜想认为,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相反,如果z(1)不等于0,那么只存在有限多个这样的点。”
问题在于,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此难题就具有无限性,无论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怎样精心构造蔡塔函数z(s),它都不是什么伟大的构想,都只能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无限复制。如果z(1)等于0,则必须Z等于0;或1=0;0=-1;1=-1时,z(1)或z(s)等于0,不可能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只存在三个有理点(解),即N;0;-N三个解。有理点的群(包括有限群和无限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不会对这种结果产生影响。
结论:
有限和无限是统一的。任何有限或无限的数字运算的结果都是1;0;-1或N;0;-N。

第八节、实现大卫·希尔伯特的企图
有时,我也看到了另一些“只会走出去而不会走回来”的问题(我是随心所欲的)。
比如,对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应用。
库尔特·哥德尔于1930年发表了两条定理。第一条定理:

  即任何一个相容的数学形式化理论中,只要它强到足以蕴涵皮亚诺算术公理,就可以在其中构造在体系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证的命题。

  第二条定理:

  即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不能用于证明它本身的相容性。
我认为,在零数学原理中,任何一个相容的数学形式化理论中,只要它强到足以蕴涵皮亚诺算术公理,就可以在其中构造在体系中既能够证明也能够否证的命题(即N;0;-N)。
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都能够用于证明它本身的相容性(即1=0;0=-1;1=-1)。


相对是绝对的载体;绝对是相对的构成。有限是无限的载体;无限是有限的构成。有什么不可以被证明或否证的?有什么不具有相容性的?我们能走的出去就能走的回来。不然,我们也是一群2000年走不出沙漠的人。
又比如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难题,都是一些“只会走出去而不会走回来”的所谓问题。
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代表会上提出23个重要的数学问题,称为希尔伯特数学问题﹝Hilbert';s Mathematical Problems﹞。这23个难题是:
1. 连续统假设。
2. 算术公理体系的兼容性。
3. 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底面积相等、高相等的两个四面体有相等的体积是不可能的。即不能将这两个等体积的四面体剖分为若干相同的小多面体。
4. 直线作为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几何结构的研究。
5. 拓扑群成为李群的条件。
6. 物理学各分支的公理化。
7. 某些数的无理性与超越性。
8. 素数问题。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问题。
9. 一般互反律的证明。
10. 丢番图方程可解性的判别。
11. 一般代数数域的二次型论。
12. 类域的构成问题。具体为阿贝尔域上的克罗内克定理推广到作意代数有理域。
13. 不可能用只有两个变量的函数解一般的七次方程。
14. 证明某类完全函数系的有限性。
15. 舒伯特计数演算的严格基础。
16. 代数曲线与曲面的拓扑研究。
17. 正定形式的平方表示式。
18. 由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
19. 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一定解析。
20. 一般边值问题。
21. 具有给定奇点和单值群的Fuchs类的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
22. 用自守函数将解析函数单值化。
23. 发展变分学的方法。


此23个数学难题,可以划分为有限难题、无限难题、有限与无限组合难题(绝对难题)。其中,1、6、7、8、11、12、13、14、15、16、18、20、21、22、23可以用无限定律破解;2、3、4、5、9、10、17、19、可以用有限定律破解;1、4、9、18、20、23亦可以认为是有限与无限组合难题(绝对难题),可以用绝对定律破解。我们不能在这些相对性问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曾经提出,象实分析那样较为复杂的体系的相容性,可以用较为简单的体系中的手段来证明。最终,全部数学的相容性可以归结为基本算术的相容性。这是希尔伯特提出23个数学难题的哲学企图。
希尔伯特未能实现这个企图。109年之后,我帮他实现了这个企图。即全部数学的相容性可以归结为基本算术的相容性。或算术是高等数学的起点;高等数学是算术的终点。
这个企图表述以下数学关系:
(1)、表示包容所有正数值、负数值和零值;
(2)、表示从极限小到极限大;
(3)、表示从极限大到极限小;
(4)、表示分母或分子为零时,所得值均为实数值;
(5)、表示零值与零值之间存在相加戓相减关系;
(6)、表示零值能够以实数值身份参与算术、代数、函数、几何、微积分等运算;
(7)、表示N个零值参与数学运算后,所得最大值或最小值仍是零值;
(8)、表示任何零等价构成值均不能为零值;
(9)、表示任何方程的解都在零等价值与零等价值之间;
(10)、表示负数值越小其对称正数值越大,二者关系等价;
(11)、表示零等价值的全方位有限渐进小或渐进大;
(12)、表示其包容绝对等价、绝对不等价、相对等价、相对不等价的宇宙四大数学形式;
(13)、表示其零等价值的大小随其质量或负质量物理量的增减而变化;
(14)、表示同比运动中各运动元素间的等价之等价关系;及连比运动中各运动元素间的不等价关系;
(15)、表示相触二物体零等价值之间的模糊边界数学关系;
(16)、表示边界运动中的半径相对不变性与惯性运动的相对无限性;
(17)、表示数字运动只能存在于某种零空间中,而不能独立存在;
(18)、表示零值为所有数字中的最大值;
(19)、表示零即是开始又是结束;
(20)、表示零值即是构成一切数字的基本单位又是一切数字的载体;
(21)、表示任何正数值和負数值都是物体全方位等价值之差;
(22)、表示任何没有开始与结束的数字运动,都不存在固定值;
(23)、表示任何外缘模糊的几何体,都可以用边长等值的零形或球形进行计算;
(24)、表示任何直线运动都是有限的近似;
(25)、表示任何平行线在大尺度运动中,都会逐渐聚合或逐渐裂开;
(26)、表示任何无限运动的数学形式,都不会拥有不变的值;
(27)、表示任何常数都是相对的;
(28)、表示任何一个值中都包含N个有限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全维角度存在的相同值;
(29)、表示任何数字都是全维对称性运动中的正负数字之差;
(30)、表示户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独立的正数或负数;
(31)、表示0的符号为“±”;
(32)、表示任何数字运动都必须服从,“在同性相斥中对立;在异性相吸中统一”的宇宙对称性原理;等等。

第九节、关于数学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

1900年前后,在数学的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罗素悖,康托尔悖论、布拉利—福尔蒂悖论。这些悖论特别是罗素悖论,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界内引起了极大震动。触发了数学的第三次危机。

罗素悖论, 把所有集合分为2类,第一类中的集合以其自身为元素,第二类中的集合不以自身为元素,假令第一类集合所组成的集合为P,第二类所组成的集合为Q,于是有:

  P={A∣A∈A}

  Q={A∣A¢A}(¢:不属于的符号,因为实在找不到)

  问,Q∈P 还是 Q∈Q?

  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悖论还有一些较为通俗的版本,如理发师悖论等。
 据康托尔集合理论,任何性质都可以决定一个集合,这样所有的集合又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即“所有集合的集合”(大全集)。显然,此集合应该是最大的集合了,因此其基数也应是最大的,然而其子集的集合的基数按“康托尔定理”又必然是更大的,那么,“所有集合的集合”就不成其为“所有集合的集合”,这就是“康托尔悖论”。对这一悖论,康托尔并没有感到害怕,因为通过反证法恰恰证明没有“所有集合的集合”或者说“最大的集合”,当然也没有“最大的基数”。
 
  1897年,布拉利和福尔蒂提出一个悖论:设W为一切序数所组成的集合。因为W按自然大小顺序成一良序集,故W有一序数Ω。由序数性质,Ω必比W中任一序数都大,但由定义,Ω也出现在W中,从而将有Ω>Ω,这是矛盾的。即推出互相矛盾的命题,所以是悖论。后来就称之为布拉利-福尔蒂悖论,也叫最大序数悖论。
【1】我们可以用有限定律,处理罗素悖论,即Q∈P 就是 Q∈Q。
【2】我们可以用绝对定律,处理康托尔悖论,即,“所有集合的集合”就成其为“所有集合的集合”。
【3】我们可以用绝对定律,处理布拉利-福尔蒂悖论,即当Ω>Ω、Ω<Ω或Ω=Ω、Ω=0时,或1=0;0=-1;1=-1时任何有限或无限的数字运算的结果都是1;0;-1或N;0;-N。

第十节、结束语
《周易》中爻的无限性含义,让它保持了几千年的深奥难解。如果,我们从爻的无限一边向回看,它是有限的,即一个0或一个点,无限的爻全消失了。
如果,这个点是圆心,当它以任意角度、或全方位、全维度进行无限运动时,也是深奥难解的。如果,我们从它的无限一边向回看,它是有限的,即一个0或一个点,无限中的一切深奥难解全消失了。
当宇宙从奇点走向无限时,它造就了近200亿年的深奥难解。如果,我们从它的无限一边向回看,它是有限的,即一个奇点,无限中的一切深奥难解全消失了。
宇宙是如此,数学、物理亦如此。人类在科学上不能只会走出去而不会走回来;只知“引力”而不知“反引力”;只知质量而不知反质量;只知能量而不知负能量;只知0,而不知0中所包含的正负值。
有限是无限的起点;无限是有限的终点。
数学发展的中心意义在于,数学家必须做到即能走出去也能走回来。
在这方面,目前世界上唯一深谐宇宙真谛的物理学家只有杨振宁博士。几十年来,他一直潜心致力于对称性(有别于超对称、弦论、异弦论、量子引力论)研究,硕果累累。我非常喜欢他的那种简朴又深奥的、充满东方物理学哲学原理的对称性物理思想。
因而,在取得东方力学之后,我乐意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运用根本上的新观念,尝试破解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这道千年难题,并希望这个结论成为其在对称性物理方面取得世界性重大突破、再执诺奖的一种思想方法与数学、实验相符的判据。
杨振宁博士的对称性物理思想将在今后的数百年内,对人类数学物理产生巨大影响。
在数学、物理、哲学中寻找一般性(全维对称性),或三者的共同规律,这是我喜欢做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不是为了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的悬赏才思考的,而是因为我喜欢思考,我喜欢看到庐山真面目。我是从我的物理学哲学中得到我的数学思想的。对我来说,零数学是一种付产品。
混混沌沌过了几十年之后,在己知数学、物理、哲学的基础上,我有了一种三者统一的假说——东方力学。零数学、零物理、零哲学是东方力学的三大组成部分。
2009.6.18
(E-mail:tao551023@sina.com)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2-23 07:0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