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89|回复: 1

[转帖] 科学结构定型化了吗?(修改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结构定型化了吗?(修改稿)
                             孙文范
                  (一)科学结构似乎没有定型
     据国外报道《新科学家》杂志评出的2008年10大宇宙科学文章,似乎科学结构没有定型,它们是:
    (1)爱因斯坦搞错了相对论么---两名德国物理学家声称他们可以使光量子的前进速度超过光速,直接挑
战了狭义相对论。
    (2)巨大宇宙空洞是另一宇宙留下的印记么---美国天文学家惊奇地发现宇宙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洞,在这
个巨大的空洞中没有星体、气体和其他正常的太空物质,并且缺少弥漫在宇宙之中的神秘的暗物质。
    (3)搜寻非宇宙---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霍华德·乔治提出了一种“非粒子”理论,认为这种新东
西可能形成了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如果它们真的存在,那我们也被它们完全包围。
    (4)2008年时空旅行开始了么---科学家2008年9月10日开启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有助人类进一步探索宇
宙起源之谜,这也可能成为世界首个时空旅行者的出发之地。
    (5)暗物质之谜被解开了么---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称,他们最近首次观测到了暗物质发出
的伽马射线,寻找暗物质的工作也有可能会因此结束。
    (6)暗能量可能只是宇宙幻想么---宇宙越来越快的膨胀源于一种暗能量假想力,如今一些研究人员怀疑
它是不是一个宇宙幻想。
    (7)黑洞可能潜伏在意料不到的地方么---有一种理论违反常理地称,黑洞可能潜伏在巨大的恒星里面。
    (8)宇宙膨胀缩水么---在宇宙诞生的第一时刻,宇宙像气球一样猛烈膨胀了。然而来自宇宙大爆炸残余
信号的最新观察结果,表明宇宙大爆炸理论似乎不成立。
    (9)锂: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漏洞么---宇宙诞生时引发的原始核聚变反应导致地球上存在大量的锂。然
而现在发现大量的锂距离其标记处很远,这是否意味着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
    (10)来自多元宇宙的信使么---如果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中发现了长寿的超胶子――胶子的假设超对称
伙伴,它将支持我们的宇宙是来自多元宇宙的信使的理论,表明我们的宇宙是许多中的一个。
               (二)科学结构似乎已定型化
     1、有人说与库恩的科学范式革命不同,科学结构的定型不是一种反常的现象而是一种正常的、常规的现
象。除非在大的科学变革时期,科学结构的常态是定型的,而不是变动不居的。在成熟的科学经济国家,其科
学结构也大体处于定型的状态。只不过在这些国家定型的结构是与较为顺畅的科学市场流动机制并存的。
    就目前开始逐步定型下来的中国科学结构而言,这样的几个迹象是需要给予足够注意的。
    第一,科学层面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最显而易见的是不同科学环境区域的分离。如果说由科学环境分区
形成的科学层面是可见的,那么,由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的科学层面边界则是无形的。但这种无形的边界,不
仅可以作为科学层面边界的象征,而且还是科学层面结构再生产的机制。
    第二,内部认同的形成。科学层面内部认同的形成是与科学层面之间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们正是
从这种边界中萌发“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和意识的---绝大多数人具有科学层面认知,认为自己是处在一个
不平等的科学层面当中,或者有科学层面化差别,但无科学层面化意识。
    第三,科学层面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在1980年代,包括在90年代初期,科学层面之间的流动是相当频繁
的。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之一是科学层面中,门槛的加高。现在的
一些科学层面,有的当初就是借科普进入该领域的,而在今天,已经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第四,科学层面的再生产。类似过去人们常说的农之子恒为农,商之子恒为商的现象开始出现了。十几年
前,科学层面中有了“第二代有科学层面化意识人”的说法,近几年中又有了“第二代无科学层面化意识人”
的说法,这说明有与无科学层面地位的继承和世袭的现象开始出现。
    从上述几个方面判断,可以确认科学结构的定型化过程已经开始在我们的科学生活中呈现。
    随着科学结构的定型,一种影响、左右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已经在开始形成。我们在现实的科学中可以看
到这样一种现象:比如科学挑战与创新,在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实施之后,人们会发现,无论这些科学发展进
程的机制取向是什么,在利益结果上几乎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该对谁有利还是对谁有利,该对谁不利还是对谁
不利。即使是那些在价值或形态上会有很大差别的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其最后的利益结果也还是差不多。在
这种现象的背后的,实际上是一种扭曲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已经在开始形成。由于这样一种扭曲科学发展进程
的机制的形成,一些旨在促进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措施,往往在实践中收到的是不公平的科学效果。
    2、科学精英共同体,有人说相对稳定的科学精英共同体的形成,是科学结构定型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新时
期科学精英共同体的形成是伴随改革开放和由此导致的科学转型而来,而在科学结构定型化的过程中,科学精
英中不同部分所结成的共同体关系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分析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出,在1980年代,当体制
外科学精英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曾经使得体制内科学精英感到极不适应,构成了双方关系的基本内容,减少
了对话和沟通的可能。但到了19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双方关系已经在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形
成复杂的科学精英共同体与冲突的模式;在此背景下体制内科学精英和体制外科学精英的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
化。
    第一,1980年代开始形成的“稳定话语”,形成了数学科学精英与物理精英共同体的基础,使双方共同认
识到,“不稳定”既不利于挑战,也不利于创新活动,因此保持稳定,是双方共同的活动之所在。
    第二,1990年代初,私营、民营企业科学家在利益的驱动下鲜明地站在了物理精英者一边,由此物理精英
与数学精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此后,在“下海”过程中,一些体制内科学精英背景的人变为企业科学家,促
进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亲和性。
    第三,科学挑战与创新的形成,则标志着一部分知识分子对这个科学精英共同体的加入。值得注意的是,
在最近的几年中,在科学精英共同体不断发育的同时,科学精英和大众之间的科学层面化差别也在进一步的加
深。典型的是对一些争论,很难说争论双方谁对谁错,因为这是不同的方法。在最近的几年中的网络上,人们
可以看到对科学精英挑战与创新的奚落和羞辱越来越多,而科学精英本身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专横和霸道。科学
层面化差别的加深,会导致体制内科学精英和体制外科学精英碎片化结构的形成。而在科学结构的层面上,则
会显现出科学挑战与创新要求“独生子女”、“计划生育”的特征。应当说,这是值得警惕的趋势。
    3、有人说科学挑战与创新要求“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化,是资源高度集中和科学精英力量不受约束
的必然结果。在当今世界上东西方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子女”、“计划生育”问题,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
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有无企业科学家占据支配地位。另外的一个地方就是转型中有无
企业科学家占据支配地位。最近几年中,有关中国社会中有无企业科学家占据支配地位的议论开始出现。其中
私营、民营企业科学家所涉及到“做大做强”和“抓大放小”的科学挑战与创新思想、概念已是众人耳熟能详
的“口头禅”;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体制内科学精英和体制外科学精英碎片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不受控制的地
位。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转型时期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化与西方科学挑战与创新“
独生子女”、“计划生育”问题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企业科学家并没有西方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子
女”、“计划生育”那样巨大的财产,发挥作用的制度化空间也没有那样大。其实,中国精英科学挑战与创新
“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化问题之所以凸现出来,与其说是由于其自身的强大,不如说是由其他群体造成
的无力状态。
    4、有人说稀缺的科学资源,体制内科学精英通吃从类型上说可以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从业的科研经费资源
,二是从业的科研职称资源,三是从业的科研评奖资源。在任何不同科学环境区域中,这三类资源都是稀缺的
,但在不同科学环境区域中,分配这些资源的原则是不同的。一种方法是弥散型分配,即分配不同种类资源时
实行的是不同的原则。在这样的不同科学环境区域中,拥有某种资源较多的人或群体不一定也拥有较多其他的
资源。而在另外一种不同科学环境区域中,则可能实行一体化的原则。也就是说,各种不同的资源往往是集中
同一部分人的手中。按照这两种不同原则进行资源分配所产生的结果和不同科学环境区域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值得警惕的是,体制内科学精英通赢者通吃开始扩散到科学生活许多方面。当然,这只是表面性的特征。在这
些表面性特征的背后,是体制内科学精英通赢者通吃的现象已经开始全面形成。
    体制内科学精英通赢通吃的另一个现象,是他们对科学怎么说都行,类似《新科学家》杂志评出的2008年
10大宇宙科学文章那样,他们说定型就定型,他们说没有定型就没有定型,反正各种大媒体是为他们服务的。
    (1)两名德国物理学家声称他们可以使光量子的前进速度超过光速,其实也平凡。如说“张飞打岳飞”,
不就是超光速吗?两名德国物理学能证明他们的光量子不是被克隆的吗?宇宙大爆炸时就存在8.88倍的超光速
,但它们是在虚实两个界面的结合部。
    (2)巨大宇宙空洞中没有星体、气体和其他正常的太空物质,并缺少弥漫的暗物质,不就时空撕裂的空间
么,不就证明宇宙可以大爆炸么。
    (3)“非粒子”是暗物质,环量子自旋编码的冗余码就能说明。
    (4)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有助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起源之谜,但不可能成为世界首个时空旅行者的出发之
地。如果宇宙巨洞是时空撕裂的见证,是点内空间,那么每个人都能经历时空旅行,那就是死亡那一刻。
    (5)暗物质被观测到发出伽马射线并不奇怪,环量子自旋编码的冗余码也是一种现象。
    (6)暗能量可能只是宇宙幻想,是,也不是。如果存在大量子论说的点内空间和点外空间,宇宙快速膨胀
源于暗能量,不就是点内空间。很难解答的点内空间,是一种虚拟生存,这和幻想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7)黑洞可能潜伏在巨大的恒星里面,这是黑洞和点内空间这种虚拟生存共有的一些相似特征的等价扩大
版。
    (8)宇宙膨胀缩水是宇宙大爆炸残余信号的最新观察结果,但原先的观察结果并没有解决。
    (9)原始核聚变反应锂是物质族质量谱计算公式的延伸,和锂距离标记相合这不更能证明宇宙大爆炸论。
    (10)我们的宇宙是更大的多元宇宙的一部分,本身就类似大量子论说的点内空间和点外空间。点内无内
,空点外无外,宇宙是许多中的一个,难道不可多元一体?
    据报道,美国物理学家在试管中利用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的氦-3,使其中的氦-3形成“超流体”,这是实
验证明超弦理论有了解释:爱因斯坦一直在努力寻找将粒子与宇宙能量结合,创造有形的解释---例如这种超流
体的内部结构与时空本身的结构非常接近。时空是我们生活的宇宙背景。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超流体模拟粒子、
黑洞、宇宙弦以及宇宙大爆炸等宇宙现象。因为在超对称弦理论中,弦上的波纹被解释成粒子。从1维中的弦到
两个维中的膜,再到那些p维,都被称作场和弦。超流体是一种有规律的液体,根据量子论,它里面的原子处于
相同状态。这里描述的氦-3的等式中的原子形成的结构,跟在宇宙中看到的结构相似得到确定,类似说明超弦
理论拥有的最复杂的体系。在过去的30年间,弦是已知的更大级别的膜宇宙的成员之一,我们居住在膜的世界
:一个4维空间的表面或称膜,位于时空混合的高维空间中。人类和大部分粒子在膜内移动,一个观点认为,膜
和反膜相撞导致宇宙大爆炸。现在物理学家可以在小小的试管中,在氦超流体中模拟这种现象。这在我国体制
外碎片化的科学研究中,过去的50年间也在进行探索。如果说我国50年间国内不出诺贝尔科学奖,不是没有诺
贝尔科学奖的苗子,也许是体制内科学精英的通赢通吃,使得没有诺贝尔科学奖类似的评委,或者是科学奖类
似的评委和各种高层科学杂志、机构屈服于这种通赢通吃的压力。
发表于 2008-12-16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科学结构定型化了吗?(修改稿)

目前科学精英通赢通吃的局面谁能将其打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落实要靠有效的国家机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2-23 06:5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