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59|回复: 2

[原创]地震力学理论应用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地震力学理论应用初探
---从四川大地震看地震力学初探(2)
习强  金鑫  刘文传
(四川省绵阳市)
摘要: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时空撕裂” 核魂自然规律等成果,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天地,它虽没有涉及半点大地震的内容,但从汶川大地震映秀地下的震源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它们涉及“时空撕裂”的能量自然就有了联系。汶川大地震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在十万平方公里以近十万人的生命作代价的地震战争,是任何一种原子弹核层次反应的能量不能比拟的,只有核魂层次裂变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可窥视。
关键词:地震弦 大型强子对撞机 地震战争
1、地震预报谁买单
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遇难失踪近10万人,受灾达5000万人。人类为大自然的暴虐买单,谁又为地震研究或理论买单呢?特别是2008年.5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方舟子先生的文章说:“现代科学还做不到的事情,伪科学就会乘虚而入,而且不难找到市场。地震预测也是如此。”方舟子还借用“里氏震级”的发明人里克特的话说:“记者和一般公众冲向任何有关地震预测的建议,就像猪冲向满槽的猪食……地震预测为业余人士、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提供了一个狩猎乐土。”于是方先生矛盾一转评论道: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中国自称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大师”、“国宝”人数之多,在世界上大概是首屈一指。而他们使用的地震预测术,也是五花八门:“太极序列”、“可公度法”、“旱震关系”、“地质信息有序性”、“天地耦合理论”、“磁暴月相二倍法”……这些人大多是退休科研人员或民间人士。他们的意见不受地震局的重视,据说是因为地震局在打压他们;而他们在国际上也不被理睬,则只能归咎于“西方科学”对“东方科学”的偏见了。
《中国青年报》为方舟子的“棍子” 买单,代表了国内反“伪科学”势力对抗震救灾的偏见和态度。因为这次国务院邀请的抗震救灾的专家中也有说:“从地震预测、预报意见的形成,到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都离不开科学家的责任与良心。如果科学家不作为,则会陷政府于不仁,陷自己于不义,陷黎民百姓于水火。”我们不能说《中国青年报》是陷政府于不仁,陷自己于不义,陷黎民百姓于水火?但按我国报刊编辑的潜规则,即使方先生个人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中国青年报》在发表他的文章的同时,也有删改其中不妥文字的权力。国内反“伪科学”势力在“5•12四川大地震”前,已成为争议的焦点,全国人大也对《科普法》作了修改,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不能不知道。
就连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的、科学时报社主办的《科学网》,它号称的要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的《论坛》,, 大多数退休科研人员或民间人士的纯科学论文即使能登陆,。《科学网》也能随上随删,《中国青年报》怎么不能够删呢?也许有人会说方舟子先生是土转洋,洋转国内的专家。但方舟子也不是正规的专业地震工作者。其次,方舟子即使在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也没有超过亚洲对中国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标准: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印度科学家拉曼,不是土转洋,洋转国内的专家;亚洲第二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也不是土转洋,洋转国内的专家;华人中虽有五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都是留洋获得的。我们不是说留洋获得的不好,而是说没有超过亚洲对中国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标准。
正是从这点出发,国家提出要搞自主创新和自主产权。我们不是说我国五花八门的“太极序列”、“可公度法”、“旱震关系”、“地质信息有序性”、“天地耦合理论”、“磁暴月相二倍法”……等地震研究或地震理论都要政府买单,而是说作为世界性难题的地震预测,尚待在新技术、新方法上有所突破。所以土办法、洋办法、土洋结合的办法都还是时代局限性下的好办法。其次这些地震研究或地震理论都还是对称性的,还没有达到奇性的程度。但大地震是奇性的。
大地震的暴虐受害者之多,似乎社会的人们都会买单,有关的地震预报的机构也会买单。但事情并不是这样,于是他们的一些言辞出格了。我们应如何来帮助他们呢?是像《中国青年报》帮方舟子那样来揭“老底”---这些“大师”的能耐并不限于预测地震,他们声称用同样办法也能准确地预测洪水、特大暴雨、特大山体滑坡、煤矿瓦斯爆炸等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以及从事或支持任何和现代科学对着干的活动---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等等?还是说明背后没有政治等势力的纯科学理论或研究,如果自身还没有完善前,绝大多数的情形,社会是不会买单的,有关的科学机构也是不会买单的。例如牛顿和爱因斯坦在公开出版他们的理论前,也还是自己买单。一些反对相对论、牛顿力学的人,说这些理论开始创立就为欺世盗名。但爱因斯坦和牛顿并没有到中国来宣传,如果不是在有多人买单,他们怎能“欺世盗名”?所以你要叫人买单,必须看清方向。
2、大地震理论的对称性与奇性
调好一根琴弦,敲击任何一处,琴弦都会振动,这就是对称性。而奇性就是具体敲击的那一处,它使琴弦振动存在的对称性破缺了。类比大地震理论的对称性,指理论就是能讲明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但没有能讲明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它在时间上是对称的,即对很多时间都适合。或者理论能讲明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但没有能讲明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它在空间上是对称的,即在地震的局域带上是对称的。或者理论能讲明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但没有能讲明地震发生的具体震级,它在震级上是对称的,即对很多震级都适合;而小震级上的公开预报意义却不大。而且像如一位专家说,从数学上和流体力学上介入,地震最强烈的震型是连起伏带旋转的,国内已经有人建立模型---如果这位专家从数学上和流体力学上介入建立的大地震数学方程模型,能解出大地震发生地点、时间和震级,但只有他一人知道或懂得,即这套数学方程模型对绝大多数人或高级地震专家来说也还是对称的。
反知,地震理论的奇性,是指地震理论的数学方程模型或者仪器、研发思路,必须指出大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而且至少还要让大多数高级地震专家明白,并且已经过多次地震事件的检验。即地震理论的奇性是地震理论的对称性已研究到了自发破缺的程度。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主要也是指地震理论的奇性还没有找着。说白了,就是借鉴前人的有效成果,能有效作地震预报的临震数学模型,世界上的高级地震专家也还没有找到;或者想把地震作为武器的国家和专家,不愿意公开讨论掌握的临震数学模型;或者能有效作地震预报的临震数学方程找到了,但世界上还没有造出与之配合的测量仪器;或者造出与之配合的测量仪器,但各级防震减灾部们还没有人员知道如何使用这类测量仪器,或还没有条件安装这类测量仪器。或者各级防震减灾部们有人知道如何使用这类测量仪器,并已安装这类测量仪器,但还没有高级的熟练的数学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临震前仪器测到的数据,很快地正确地解出这套地震力学数学方程。因为等到大地震已经发生,才公开预报的意义也不大。
3地震弦论
把地球上两大地质板块之间的裂缝,比作一条绳子或一根琴弦,再把地震理论中的对称性变换为地震弦论,可把地震弦定义为有维度的在地点、时间和震级上发生的地壳震动。这样就有0维地震弦、1维地震弦、2维地震弦和—1维地震弦等。
0维地震弦类似无地震。1维地震弦类似构造性地震的断层或裂缝产生的地震。2维地震弦类似以震源或震中为中心发展的周围膜面产生的地震。—1维地震弦类似深井定点爆炸或高空定点投放爆炸产生的地震,等等。所以找到了地震弦对称性的数学方程模型,并研究到了对称破缺的程度,你就可以建立一个用地震理论奇性的方程,描述地震物理系统了。要再解出这一组方程,就是要找出地震弦的震源或震中和震源临震的时间及震级,这时地震理论的对称性才破缺了。但是你还根本不能完全准确预计这根地震弦震动是如何起源的。
例如按中国地震局编制的《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划分的地震类型有:主震-余震型(含前震-主震-余震型)、双震型、震群型、孤立型等。而持续了120秒左右的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破裂的特殊性在于北西走向的断层也参与了此次地震活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沿湔江中上游彭州小鱼洞—通济场一带发育北西20°—40°走向的逆冲加左旋走滑地震陡坎,断裂陡坎西南侧逆冲到北东侧之上。茶坪至北川间为破裂转换部位,地震破裂性质在该部位以南和以北不同,地震破裂在北川以南约100千米以逆冲加走滑为主,而北川—青川间约200千米以右旋走滑为主。因为地震的发生过程,通常是根据对地震波等数据的反演获得的,即通过野外调查及时校正室内数据反演的结论,并作为数据反演的约束条件,再定量评价汶川大地震促发平武—青川—汉中强震的可能性,或预估最大余震的位置和大小的。有专家认为,由于最大余震倾向于发生在主震破裂的特殊几何部位,如破裂的两端,或破裂的几何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区域,因此不排除未来发生这次8级地震的最大余震可达7级左右的可能。这实际还是说怎么样都有可能。而如要求解这类地震理论方程系统不对称的奇性,则是要找出具有对称性的地震理论方程的稳定解。
现在来看前人的地震理论,如果据此某处地震带具有高度的地震信息的对称性---不论从哪个可能的一些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及震级看,发生地震的可能都是一样的。那么现在用地震弦发生的相变,如果能定量给出具体的震源、临震的时间和震级,地震发生的对称性就会被破缺。这里地震弦类似具有真实的结构,从不同于以前的角度看,发生地震与不发生地震是不一样的。这里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当地震力学物理系统发生相变时,地震方程的对称性就会被破缺。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的对称性破缺,应被看作是对地震奇性物理系统或地震波等数据的反演、校正的最好例子。
据现场实际调查的科学家说,汶川大地震受破坏最严重的彭州、什邡、绵竹和北川一带震区所在的龙门山,北东和北西走向有多条断裂在这次地震中发生活动,但究竟发生了几个破裂无法从地震波型上直接看出来,但似有两个以上小地震连环破裂并在北川交会。他们在对震区地震地表破坏及断裂几何分布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除室内分析推测的北东向映秀—北川—青川断裂发生破裂外,还有两条与之平行的龙门山山前和平原区的北东向断裂带参与活动。其中,都江堰—汉旺一带(即所谓的灌县—安县断裂带的一部分)发生了纯逆冲运动,局部走向为北东40°—60°。平原区至少在洛水—绵竹—拱星—秀水一线的北东向逆冲盲断裂被激活,发生了喷沙冒水和鼓包等现象,并沿北东向呈带状分布。即龙门山系裂缝方向类似具有相互作用的杂乱无章的震源的集合体,其总能量的地震力学相变方程具有转动对称性。这里类似以前地震可预测的地电、水温、地磁、地温、地声、地光、氡气、电磁辐射等其间信息改变的指向,可以有不同方向,因而没有其间地电、水温、地磁、地温、地声、地光、氡气、电磁辐射等某一完整的信息场。
而要知地震弦震动的对称性自发破缺,当然要解类似的地震奇性力学方程。这里即使这类方程找到,还要做大量的室内数据反演工作。例如,一是要利用以往发生大地震的主震和余震监测收集到的数据,反求解出地震奇性力学方程中的系数或常数。如果对这一次的大地震预报准确了,还应以其后的余震预报作检验。而且大地震其后的余震,是地震弦对发生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都已清楚,部分数据已被监测收集到下的、作为约束条件的求解,它的预报应该说更容易。当然也有很大的难处,特别是对它预报发生余震的时间的准确范围,已升至以小时衡量---这也是对地震奇性力学方程的正确性的检验。其次,它也是将可测的地电、水温、地磁、地温、地声、地光、氡气、电磁辐射等其间信息场改变指示的方向,重现在临震时的地电、水温、地磁、地温、地声、地光、氡气、电磁辐射等其间信息的因子之上。地电、水温、地磁、地温、地声、地光、氡气、电磁辐射等其间信息场指示的方向与余震间隙时的场方向发生扰动,地电、水温、地磁、地温、地声、地光、氡气、电磁辐射等其间信息场发生相变。另外也有震源地点的变迁,如超剪力地震类型的1999年在土耳其发生的Izmit地震的余震,并不集中在主要的断裂之处。余震发生在主要断裂之处的情况是常出现在震速较低的地震中。有人认为这是因在断层那个部位的摩擦力,在减退的过程中是以均匀的方式扩散的;相反在受到地震冲击波胁强的附近,次生的及“旧的”断层处则会发生余震。
而地震消失,地震弦对称性恢复。再次余震,地电、水温、地磁、地温、地声、地光、氡气、电磁辐射等其间信息场因子呈现到临震时之下,对称性再次破缺,所有的地电、水温、地磁、地温、地声、地光、氡气、电磁辐射等其间信息场是否指向相同的方向呢?当然其精确方向具有随机性,也指示地震弦再次出现奇性。
4、地震理论奇性的失效
1)、有人说,5•12四川大地震,第一个报出四川汶川的震级和是震中的国家是美国,而且是在深夜的凌晨,还比我国要早十几二十分钟。美国著名《国家地理》杂志也说“大约10个月前,一项正式的科学研究报告就已经明确告知中国北川地区将面临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这是指2007年7月的《地壳(Tectonics)》杂志中,发表的有关中国北川地震带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牵头人之一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地震研究和信息中心专家麦克阿里斯。他说我们研究小组里有美国人、欧洲人和华人,这些科学家通过仔细研究卫星图像,并且对过去十年四川地壳断层的深度和活动进行了全面研究,写在《青藏高原东缘北川和彭灌断裂活动构造》的学术论文中的结论是,“地壳撞击的能量在(中国)北川聚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于是《国家地理》杂志说,中国地震当局对2007年7月的报告完全没有反应,否则事情绝不会沦为现在的局面。
   《青藏高原东缘北川和彭灌断裂活动构造》的地震理论是奇性的吗?这遭到中国地震专家的反驳。其中成都理工大学博导李勇教授和四川地震局的周荣军研究员是中方两位论文参与者,周荣军说,《青藏高原东缘北川和彭灌断裂活动构造》,确实得出了北川映秀断层是活断层的结论,但论文通篇没有做出任何地震预报。只是在结论中指出这些断层有足够的长度,足以发生振动地面的地震,成为这些地区地震危险性的潜在震缘。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知道这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但何时会地震我们无从知晓,因为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数十甚至上百年。
李勇教授也说,论文中没有“地壳撞击的能量在四川北川县积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句原话。我们在论文中只提到了北川断层存在地震发生的可能,至于什么时候地震,会发生多大级别的地震根本没有涉及。而中国政府一向重视这一地域的地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连续六年拿出资金专题来进行龙门山逆冲和走滑作用的研究。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像北川映秀断层这样的活断层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这两位中国地震专家都认为,归根到底我们知道这类地方早晚肯定会地震。但就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何时地震我们却无从知晓。
2)、地震在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当中的任一时刻发生的概率都一样。临震预测方面,基于已经发生的地震的参数进行模拟的地震理论就能是奇性的吗?即对未来的地震就能够进行准确的预测吗?有人说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非常有名的70多岁的俄国籍科学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模型,并用他的模型成功验证了无数个已经发生过的地震,时间、空间和震级等参数都能一一对应。于是,在2004年4月份召开的美国地震学会年会上,他用这个模型预测,该年度10月份在南加州某个地方会有地震。很多媒体对他的预测都进行了报道。结果到时候地震并没有发生,一年半载之后别的地方有小震发生,但跟他预测的完全不同。这就是著名的地震学家做出的工作。
5、震源物理学
1)、日本有科学家说,四川大地震类似向中国投放了125颗原子弹。那么把大地震类似看成一场战争、看成一种武器,也可类似称为是地震战争、看成地震武器。
地震战争是没有敌国、敌人的一场世界答战。地震武器是“看不见的世界”使用的武器。有人说,地震多发区每次地震发生后需要积蓄成千年地壳运动的能量,才能发生下一次地震。其实不是积蓄地壳运动的能量,而是地震发生后,地壳断裂使其底部的铀凝聚层倾斜的角度增大;甚至接近垂直,或者是地壳运动使铀凝聚层的倾斜角度变得更垂直。使衰变积热的热量更加集中,这时若有足够的热量加热铀凝聚层,熔化分异可以集中较大面积的铀,使其达到裂变质量。成千年的周期是铀凝聚层角度变化、热量传递.铀衰变积热和熔化分异的过程。从理论上讲预防地震灾害是能做到的,这需要进一步的弄清地壳下部金属铀凝聚层的形成、分布详细情况。我们认为此说在震源物理学方面是找对了大概方向---大地震的震源起源于裂变,但不是人工的热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也不是自然的冷核裂变---放射元素的蜕变,如铀裂变;而类似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自然冷核魂裂变。这里与自然冷核魂裂变相对的是人工热核魂裂变---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做的基本粒子的撕裂。LHC对撞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气泡,能量达到103TeV以上,是一种超炽热、极致密的东西,由一些被称为夸克和胶子的粒子组成,人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这里我们说的“核魂”,是类比指原子核层次上的核可分,延伸到基本粒子层次上的可分问题。
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美高能物理未来合作研讨会上,就讨论了夸克—胶子等离子问题,李政道的报告认为,通过把重原子核对撞在一起,能创造出短暂释放夸克和胶子的微型大爆炸。这类似一种时空撕裂,也许能观察到从质子和原子中释放出来的夸克和胶子。目前发现这种奇异物质的行为,类似一种液体,它们处于一种集体的准自由态,类似宇宙最初几微秒内的物质一样。从最初的夸克—胶子混合物转变成平凡的质子和中子,原初那片粒子海洋遗留下来的“水滴”,就是今天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一个原子核。而这也许就是下一次核战争延伸到“核魂战争”的基础。由于类似时空撕裂的“核魂实验”不便控制,也威胁人类的安全,据说美国总统有令禁止随便做这类实验。
实际类似时空撕裂的方程式,就是物质族质量谱公式:′
      M=Gtgnθ+H                          (1)
      m上=BHcosθ/(cosθ+1)              (2)
      m下=B-m上 (或B=m上+m下)       (3)
      B=K-Q      (或K=Q+B)            (4)
而类似时空撕裂的宏观或大尺度模型,就是大地震。即大地震类似一种“膺大型强子对撞机”。5•12四川大地震前不久新闻报道说有两位美国公民,把完工正待启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告上了法庭,就是指LHC对撞的类似时空撕裂实验威胁人类的安全。如果说欧洲的真大型强子对撞机还没有投产,那么亚洲的“膺大型强子对撞机”却在四川盆地的映秀启动了。即“膺大型强子对撞机”是地球内部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自然物理过程的一种结果。应对这种映秀发生的自然冷核魂裂变的不幸,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众志成城。多难兴邦,有人说,坏事变好事,震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2)、《震源物理学》一般是基于震源悖论工作的。例如基于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先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而定义地震震源是发源于地下某一点,称该点为震源—这是震源点论-。但它又隐含有震源线论的悖论。例如它说地震震源一般在几十上百公里的地下。引发地震所需的能量和规模大大超出人类的日常活动,于是有什么“断层说”、“岩浆冲击说”、“岩层相变说”等等,但如何完满自洽地回答清楚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即震源机制问题的呢?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还是以大陆飘移、海底扩张和地壳板块结构三大学说为基础取得核心地位的现代地质学理论,加之历来发生的地震有90% 以上属于构造地震这一事实,以及全球三大地震带都发生在“地壳”大断裂带和海岭附近的事实,使得现代地震学对于震源机制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依据“断层说”推演出来的震源点论。但这实际是震源线论的悖论---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地震带是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地震发生的震源机制是地球内部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前两者是又不是震源。
当然这三者各都没有错,但震源点论并不等于震源线论,特大地震并等于一般地震。我们的膺大型强子对撞机或自然冷核魂裂变的大地震震源论,是坚持震源点论的。它既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也是大地构造地震的原因。再添加震源线论的断层说--它并不反对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岩石的错动和断裂地震。这是它的“时空撕裂”的宏观效应的自然结果。因为地壳板块为什么会相互碰撞和断裂分离?其巨大的动力源又是什么呢?有人说,震源机制果真是地球内部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吗?那地应力为什么一定要集中呢?因地表层100公里以内的岩石,密度一般不超过3克/厘米,具有含水性能,是电导体,又是散热体,在高温、高压下又具有物质粒子的相变性能,它可以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再何况旧的断层又是开放的,一个大陆板块在一年之内相对运动1—5厘米所形成的整体应变能,包括动能、热能、化学能。所以在一年的长时间里。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岩石的电导性、散热性、相变性,以及断层的缝隙空间缓慢地疏散开来,却一定要按照类似膺大型强子对撞机或自然冷核魂裂变的震源点论想象的那样,非要朝着一个很小的震中点上去集中呢?
可以说不搞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核魂裂变的科普,按照现在人们对“时空撕裂”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这个问题不仅地震学家回答不清楚,就连创立地质学三大理论支柱的地质学家也恐怕难以自圆其说。
6、地震与伪科学
2007年12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斯蒂芬•韦伯的《看不见的世界》一书,是目前在中国最新、最全面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主流科学们,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时空撕裂” 核魂自然规律等成果的科普书。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天地,它介绍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的艰难进展。自1968年国际弦论发表以来,40年间现代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书虽没有涉及半点大地震的内容,但从汶川大地震映秀地下的震源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它们涉及“时空撕裂”的能量自然就有了联系。汶川大地震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在十万平方公里以近十万人的生命作代价的地震战争,是任何一种原子弹的核层次反应的能量不能比拟的,只有核魂层次裂变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可窥视。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这一领域的研究,2002年和2006年在北京支持国内外的部分著名华人科学家倡导和组织了两次国际科学大会,连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国际著名科学家霍金、威滕等人都应邀到会。但我国的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研究还不如亚洲的日本和印度。但这仅是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科学传统上的差别。印度国内能培养获诺贝尔科学奖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日本国内能培养获诺贝尔科学奖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我国还处于零的位置,但这并不等于我国就没有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社会动力。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试运行中就发生了一处小爆炸,我们当时在网上发文就提到不能排除“时空撕裂”,不想在我省映秀镇地下的震源膺大型强子对撞机就爆发了地震武器。这是我们五十年日思夜想的问题,它源于1958年大跃进后的自然灾害要夺人生命的饥饿,当我们抓住一条红苕尾根想无限可分的时候,我们想到了“时空撕裂”。正是那场饥饿也类似夺走了近十万人的生命,奠定了我们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基础。它是那样的沉重,即使把我们押上刑场,我们也扭头看看不准我们研究的人的面目。说实话,这也是我们没有跟进层子模型的原因。五十年后在我们面前,北川县被映秀地下震源引发的山崩地裂,那大尺度的“时空撕裂”可观、可证、可用,让我们惊心动魄。如果说近二十万同胞的生命还激发不了国人拿下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高地,如果有人要把地震战争、地震武器告上“法庭”,那他真应该先把自己告上法庭---问像《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书看过没有?
把汉语文化圈科学以外的外语文化圈科学统称为“英语文化圈科学”,那么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对“伪科学”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伪科学”在中国是一个政治概念。据金丽先生的研究,源于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号》的权威定格,“伪科学”指本质上属于与无产阶级政治、哲学对立的资产阶级科学中不适应的部分。可以说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本质上也属于反“伪科学”运动。中国科学春天之后,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被错整的人得到纠正,但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除刑事犯罪外,也被保护了下来。这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可以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新认识,但部分也成了今天反“伪科学”的社会基础。如果他们把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等称为“伪科学”,在英语文化圈也无可非议,但这是在我国无产阶级掌权的国度里,“伪科学”是一个政治概念,类似成了资产阶级的俘虏。但这是并不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这些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多退休科研人员或民间人士,也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而正像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是无产阶级掌权后培养起来的人,有错就直接说出他们的错误,用不着按《红旗》杂志定格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因为《红旗》杂志并没有改变对“伪科学”的定义。既然国家能给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以保护,为何不可以不给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者戴上“伪科学”的帽子,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科学实践中得到新认识呢?
吴水清先生是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我们应他邀请参加了他组织的“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但不少反“伪科学”人士称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是“伪科学” 研究会。然而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支持的著名科学家杨本洛、李子丰教授等,在其著作和论文中都声称在反“伪科学”,并且还含有以无产阶级政治、哲学批现代科学的主流发展。再以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的黄新卫先生等人反相对论的光速不变论为例,这也并不是什么“伪科学”,而是对《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一书中类似说的“转动”和“膺转动”不了解。正是他们对相对论的光速不变论穷追猛打,使我们看到了《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一书的价值。
例如该书182页上说的“转动”和“膺转动”,可延伸联系到“速度”和“膺速度”、 “自旋”和“膺自旋”。在量子力学中,把粒子分为两类,一类自旋为半整数,即1/2;一类自旋为整数,如0、1、2等。你说有理没有理?这跟宏观说的“自旋”不同,也可以说是“膺自旋”。与此相关,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的“光速“,也可以说是“膺光速”。相对黄新卫先生等反相对论的人,光速也可以说是真“速度”。例如他们要从卫星、飞机、光缆中测直线的光速度,但从相对论看,有物质的地方,对时空会有弯曲,哪有直线呢?但从“转动”和“膺转动”、 “速度”和“膺速度”、 “自旋”和“膺自旋”看,黄新卫先生等反相对论的人也是成立的。但如果他们中有人说,他们是在发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那就要另当别论---看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现代科学主流买不买单?
现在是他们自己买单,《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并不买他们的单。按市场规则,没有违规,用不着《中国青年报》去打“棍子”。
现联系我国的地震预报,再来看地震理论的对称性丧失了吗?因为有人说,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的地震工作方针充分调动了专家与群众的积极性,在全国掀起了群测群防的高潮,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和其他多次地震,有效地证明了我国的地震预报处于世界的前列,这似乎说地震理论已达到奇性,汶川大地震只是一次偶然的漏报,或是拥有奇性地震预报者不被重视。但这不是事实。这里按网上提供的一批奇性地震预报专家和学者的代表人物,看实际情况如何?
1)李四光:创《地质力学》,预测唐山可能发生大地震---是可能。
2)翁文波:著《预测论基础》,提出可公废法预测,准确预测出1992年6月旧金山大地震---是一次。
3)徐道一:提出“太极序列”,成功预测我国三次大地震---是三次。
4)张铁铮:“磁暴二倍法”提出者;提出预测公式:MT=T1+2(T2-T1),T1和T2分别是两次地磁异常的日期;推出使用的地磁“幅相法”,国家地震局一直沿用。应用磁暴二倍法预测了1970年1月通海大地震---是一次。
5)沈宗丕: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磁偏二倍法预测了1972年1月台湾东海大地震、2001年11月昆仑山大地震---是二次。
6)耿庆国:准确预测出唐山地震---是一次。
7)任振球:应用“天地耦合”原理,预测成功率达到40%左右---是40%左右。
8)孙威:自制地应力仪,应用多种监测仪器临震预测到了1976年4内蒙林格尔地震、1976年9月宁夏巴音木仁地震及其他多次地震---明确是二次。
9)高永富:发明用于临震预报的高精度土地电仪---是发明土地电仪。
10)强祖基:发现卫星红外异常可预测地震---是发现可预测。
其他的有陶守正、李均之、郑联达、吕大炯、寿仲浩、韩延本、王文祥、杨武洋、徐秀登、宋松、刘承昌、李阶法、高发金、郭宝昌,王斌、马未宇等。网上提供者自己作的结论是:他们的预测成功率尚未超过50%达到70-80%的水平,而且预测和实际并非全吻合。其原因是,只选择单一的标志作为地震预测的根据,抗干扰的能力差。他们都是以个体、自发的形式,孤立地进行地震预测,与他人很少交流,自己较难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7、地震仪器奇性的丧失
众所周知,真正的地震预报是大震问题,而前兆观测是实现短临预报的关键。但现有的地震理论的缺陷,严重地妨碍着他们从监测信息中提取和发现有关地震前兆的变化规律,从而加大了地震预报的难度。然而有专家也说,对地震发生机理,人类暂时还没有能力认识,但并不妨碍人类利用技术手段观测地震发生前后的异常变化,现在关键是找到适合地震预测的观测技术系统。这话也对。从震源机理来说,分震源点论和震源线论。如果把大地震的震源点论确定为膺大型强子对撞机震源机制,那么与之不同的震源机制都相对类似震源线论机制,这两者的预测观测技术是不同的。由于震源线论的预测观测仪器较多,也效成熟,震源点论和震源线论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震源线论预测观测技术有人分为十个方面:
A1、根据地应力(地磁、地电、氡气元素、地下水位等)预报地震
A2、根据可感异常现象(动物、地表水、地光、地声、地气)预报地震。
A3、根据天体位置(朔、望、上弦、下弦和行星位置)预报地震。
A4、根据气候异常(大旱、大涝)预报地震。
A5、其它因素(第六感、预感、古代传统理论)预报地震。
A6、根据相关地震数据预报地震。
A7、根据近期地震活动预报接下来的地震。
A8、根据历史地震数据预报地震。
A9、综合因素预报地震。
A10、未知因素
1)、从以上十个方面来说,用A3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地震预测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地震预测毕竟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如果遇到上报哪个地方将要发生地震,专家们要会商,国务院要作决定,这都是很严肃的事情。我国发展了测震、大地形变测量、地倾斜、重力、水位、水化、地磁、地电、地应力等9个学科方法,中国地震局也大力投入力量作监测,现在主流的地震预报是类似测震学方法,它提供了当前地震预报工作中绝大部分的地震预测信息。在5•12四川大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一批资深院士倡导创办的《前沿科学》杂志,就推出了一位发明地震预测仪器的标兵人物孙威先生。
他是内蒙包头钢铁设计院的一名中专学历的技术员,自学成才,1976年他自制地应力仪,在唐山大地震前后预测到了多次地震受到国家重视。像大多数地震预测仪器一样,他是按观测记录数据出现明显异常变化的比较,来预报地震的,由于没有定量公式,这类奇性其本质还是对称性的。
32年来孙威的成果发展,本质也还是定性分析:如类似建立在每次地震爆发的那一瞬间,都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的聚集有一个较长(需数十天到数月)的过程。伴随地球能量升高,相继引起一系列地球物理、化学场的变化(如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它们在临震的一刻达到最大。孙威的自制地应力仪如果能完整地记录这一过程,就能发现许多异常的变化规律---如震前一刻各种地异常在同一时刻达到高潮和出现相对短暂的平静。这就是所谓准确预报地震,提供的充分的时间和可靠的临震标志。这也是我国官方和其他许多民间地震预测仪器能预测地震达到的水平和秘密所在。
2)、以此高度和秘密,可见国内外一批用作地震预报根据的标志,如地应力、地电、地磁、地倾斜等仪器鉴别、分析和处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方法,实际还是要靠积累实际经验,所谓发展新型结构的地震观测仪器---观测频带宽得多、灵敏度高得多的均优于国外同类的“超级地震仪”,其仪器的硬件---就像计算机一样是新一代数字地震仪,和加上先进的网络通讯,以满足地震预报实践的要求,也不是在于突破地震观测仪器本质上的对称;而且这还有部署地震仪器台站、学科管理体制遇到奇性丧失的问题。
例如有人说,从李四光倡导的钻孔应力监测演变而来的钻孔应变仪,是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监测,如果实际的台站布局是“撒胡椒面”,在地震带上部署的台站不多,地震仪器的奇性就会丧。如这次汶川大地震因为震中区没有台站,也就没有捕捉到直接的地震前兆信息。其次,地震预报是探索性很强的科学研究,如果地震的研究、监测、预报和管理四个部分人为割裂,虽然也强调结合,但通常效果是看资料的人不知道仪器怎么回事,分析预报的人不知道数据怎么来的。地震一旦袭来,地震系统的反应就会太迟钝,不适应作战需要。   
所以有人说应学习美国的板块边界观测计划(PBO计划),所有的数据全部是开放的,在我国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从家里很方便地获得PBO项目的全部数据。如果这样的数据,不允许垄断,对地震预报感兴趣的很多自然科学家,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共同研究分析,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
3)对于临震预报观测仪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GPS应用比较广泛。GPS是空对地的大地测量,比如测量整个地球或者某个地区每年的地壳形变有多大。另外,高精度激光测距仪、多分量井下数字地震仪、强震仪、海底地震仪、无线传感网络、光纤通讯加速度仪等,都已应用于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监测。但即使目前美国断层的激光测距做得很好,并且美国已经将地震检测仪放置到钻探断层的2 km的深井中去记录微震,也仍然是作为一种监测的手段。
震源线论的测震学方法,使用的仪器是经典惯性摆地震仪---这是地震学家已经使用了一个世纪的熟悉的摆式地震仪,它是一种运动学元件,只放置在地表,没有与地壳紧密结合,因此所测信号的放大倍数不是特别大。另外它受限于自身弹簧-摆系统的自振频率,频宽很窄,无法观测到它的频带范围之外的地壳运动。有专家说在唐山地震预报实践中,测震学仪器一个前震都没有监测到,而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就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到2003年美国的地球透镜计划,对美国西部板块边界监测就布设200多套澳洲制造的钻孔应变仪器。影响到国内有关部门对这种仪器的重视,在全国也布设了40套分量式和40套体积式应变仪器。在汶川大地震前13个月,中国地震局安装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在距离此次汶川地震震中140多公里外的姑咱台站上,已经连续观测到了清晰的震前异常。所以宽频钻孔应变地震仪与高频地震学,是有希望观测到前兆异常的,也是地震预测观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但汶川大地震死难的近十万同胞也可以作证,目前任何先进的宽频或高频预测地震仪及地震学,没有在临震前向他们作过准确无误的预报。可以预见,未来即使它们能捕捉到大地震的蛛丝马迹,但也不能在临震前将地震战争、地震武器“捉拿归案”。
地面的物质运动能产生出人,地下物质运动也能产生出类似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和研究能探测类似大型强子对撞机及其自然冷核魂裂变的预测地震仪与地震学,才是希望所在。任何声称预测预报了汶川大地震的人,用不着怨天尤人。大地震不可预测也用不着为预报承担责任,只要国家地震局向国家气象局看齐,不垄断预报地震仪的观测数据,并且各级地震局每天在自己的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布。这样自然科学家中对大地震预报感兴趣的很多高人,也能调动起来在互联网的公开论坛上发表文章共同研究分析,用不着别人说他们是吹牛。
参考文献
[1]叶眺新,中国气功思维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00年5月;
[2]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月;
[3]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9月;
[4]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年9月;
[5]王德奎等,嫘祖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6]岳定海、王德奎等,嫘祖故里大揭谜,伊犁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7][美]斯蒂芬•韦伯,看不见的世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胡俊伟译,2007年12月;
[8][英]史蒂芬•霍金、罗杰•彭罗斯,时空本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杜欣欣等译,2007年6月。
              Email:y-tx@163.com
[/watermark]
发表于 2008-6-21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地震力学理论应用初探

哎,那些专家是怎么当的,他们的工资都不够这次灾难的一个零头.
发表于 2008-7-3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地震力学理论应用初探

有什么用啊!学习地震力学的!
这么大的一次地震都无法估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2-23 06:5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