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8-1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数学史》的写作
1957 年 1 月,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挂牌成立,钱宝琮与李俨均为研究室的一级研究员。1958 年,钱宝琮趁研究室要求每人自订“个人红专规划”之机,给自己设定了多项工作:“和同志们一起,集体编写《中国天文学史》、《中国数学史》和《世界数学史》,向 1959 年国庆节献礼。”[39]《中国数学史》随后立意编撰,研究室成立了由钱宝琮、严敦杰、杜石然、梅荣照等四人编写小组,钱为主编。1964 年 11 月,《中国数学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波兰华沙举行的中国图书展览,获得广泛赞誉,被吴文俊“堪称为少见的世界性名著”。[40]
根据自己所订的“个人红专规划”,钱宝琮于 1958 年 7 月,建议研究室集体编写一部浅近的世界数学史,把重点放在初等数学的发展史方面,说明中学数学教科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中诸多内容的来源,以供中学教师教学参考。这是钱宝琮继出版《中国数学史话》之后,又一次提出编写通俗的数学史,在中学及广大科学爱好者中普及数学史教育。
然而,经过三天的反复辩论,研究室未能采纳他的提议。钱宝琮并未气馁,于 1959 年春,又主动与杜石然、梅荣照二人商议,分工合作编写《算术史》、《代数史》和《几何学史》等浅近数学发展史。初稿形成后,钱宝琮还亲自联系出版社,谋求早日出版。由于得不到当时领导的重视,这些著作不但不能出版,最后连钱宝琮写的 6 万多字《算术史》手稿也莫名其妙地遗失了[41]。
1962 年 9 月,何绍庚考取钱宝琮的数学史专业研究生。钱为学生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指定把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王力的《古代汉语》以及《中国数学史话》、《数学简史》等作为必读书目。除了讲解中国古代数学文献外,还为他亲授天文历法和音律课程,不厌其烦地解答疑难问题。他希望何绍庚“在学术上要敢于判断,作出合理的结论”,“把各种说法罗列在一起是不好的,应该仔细研究加以鉴定,把自己的结论讲出来”[42]。他还说:“能用分析也能用代数做的题目,就用代数做;能用代数也能用算术做的题目,就用算术做,尽量用简单的、初等的方法,以接近古人的思想。”
在谈到中学教师为什么要研究数学史时,钱宝琮对何绍庚说:“搞我们这个专业并不脱离中学实际。中学教师需要教学法,要教好学生,应该知道数学史,了解一个新的概念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如何从实践中来,不过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参考书。过去西方对我国古代数学不太重视,其实,有许多东西是通过印度、阿拉伯传过去的。现在苏联等国家开始注意研究我国,但资料还不够,我们应该提供充分的资料。为此,我们的方向是面向国际,还要为中学编出好的参考书。师范大学应该开数学史课,但因为现在没人教,也没有好的参考书,所以还开不成。”他还说:“研究历史应该用比较的方法,注意文化交流,彼此影响,看看哪些是在我们首先发现的,找出来公布于世,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方面。”[43]
1966 年 6 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所有的学术研究戛然而止。钱宝琮首当其冲,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祸国殃民的牛鬼蛇神”等帽子,遭到批斗,他主编的《中国数学史》成为了批判重点,其寓所也被抄家二次。
已 75 岁高龄的钱宝琮每天上午必须清扫研究室院子,倒垃圾,抬煤渣,然后“被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在指定的房间内,阅读革命导师著作,背诵“老三篇”;写自我批判、交代材料。“不许参加学习讨论,不许做些科学史研究工作”,令他“思想上非常烦闷”。他与家人不止一次地说:“我个人被批是小事,大家整天搞运动,不搞研究,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文革”期间,钱宝琮念兹在兹的仍然是被中断了的数学史研究。1969 年 2 月,他向驻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工宣队、军宣队提交了《我愿意写一部浅近数学的发展史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报告,对他筹划了十年多的《世界数学史》一书不能出版深表遗憾。全文如下:
我很早就有一个志愿,要写一部《世界数学史》,主要说明中学数学教科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中的教材的来源。58 年 7 月,我在研究室中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室全体研究人员开会讨论,大众的意见认为这样的世界数学史不写到现代的高等数学,不能赶上国际水平,世界数学史不应该仅为中学生服务,也应该为大学生和研究人员服务。我坚持我原来的意见,一则现代的高深的尖端数学,我不了解,当然写不出它的发展过程;一则一般工农群众现在还不需要这些高深数学,不必知道它的发展历史。这样,反复辩论了三个上下午,不能达到一个结论。
从 59 年开始,我同杜石然、梅荣照二同志商议,怎样分工合作写浅近数学史为中学老师服务。决定:我写《算术史》,杜石然写《代数学史》,梅荣照写《几何学史》。这三部书初稿完成后,请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审查提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因教科书的编辑工作太忙,不接受我们的请求。又邮寄上海教育出版社审查,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为这种历史书,中学老师没有时间阅读,不必出版,63 年 7 月将原稿退还。64 年科普出版社来我室征求稿件,数学史组就将这三部的初稿送去。他们居然为这三部书提了很多条审查意见,我们也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修改了。但到再和他们接洽时,还是不能出版。
我室数学史组所写的《中国数学史》和《宋元数学史论文集》是脱离人民群众的。《算术史》、《代数学史》、《几何学史》三部小书写得比较通俗,并与一般工农群众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结合,可以为中学数学教员服务,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出版。以上所述是三部书不能发表的客观原因,但这三部书的初稿原来没有写得很好,应当是不能出版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工农中学教育改革正在进行,数学教材要少而精,追溯这些教材的发展历史还是需要的,浅近数学的世界史还应该重新写过。
钱宝琮
1969 年 2 月 7 日[44]
钱宝琮《关于<中国数学史>》和《我愿意写一部浅近数学的发展史而不能达到目的》报告手迹(1969年)
然而,世事难遂人愿。送上的报告石沉大海,令钱宝琮深感失望。当年底,工宣队、军宣队要求研究室所有研究人员下放至河南息县“五七干校”改造,钱宝琮因年弱病残,被迫“疏散”离开北京,暂居苏州。1971 年春,他中风卧床,无法继续编纂《世界数学史》。1974 年 1 月 5 日,他带着遗憾,在苏州病逝。
《数学史选讲》的影响
钱宝琮临终前,叮嘱儿子钱克仁写信去北京索要自己的《算术史》书稿和《骈枝集》诗稿,且期待儿子能赓续他的世界数学史研究。钱宝琮去世后,钱克仁多次前往科学史所查寻《算术史》原稿,无果,只索回了《骈枝集》手抄本。
钱克仁(1915—2001)于 1934 年考入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 年转入浙大数学系,师从苏步青,1940 年浙大数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贵阳、重庆、嘉兴、绍兴、南京与苏州等地的中学、大学任教,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学数学教育和大学师范教育,曾受聘副教授职称。他调入南京师范学院和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的前身)后,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育与实践的教学工作,研究数学教学法。在父亲的指导下,钱克仁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中外数学史,译读卡约黎(F. Cajori)、史密斯(D.E. Smith)、斯特罗伊克(D.J. Struik)等的世界数学史名著,撰写数学史研究心得。1979 年起着手编写数学史讲义,重点介绍与中小学数学教材关系密切的中外数学史料。讲义还将中外数学家对同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一并讲述、互相比较,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古代数学的优、缺点,从而弥补以往中外数学史书籍各讲一方面的缺陷,纠正过去国外数学史著作中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误解或偏见。1981 年讲义编好后,钱克仁应邀出席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的成立大会,在会上即席发言,阐明了自己对数学史教育与普及的意见和做法[45]。
钱克仁著《数学史选讲》(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年)
虽然钱克仁没有完全按照父亲的临终嘱托,续写浅近世界数学发展史,但是他的“数学史选讲”讲义获得了同行们的好评。从 1981 年到 1985 年,他在苏州大学讲课六年,每年选讲若干课题,油印的讲义都适时加以补充订正,在江苏省内外反响较大,被邀请去南京、无锡、苏州、扬州及嘉兴的中学、大学、师范院校或教师进修学校演讲。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后,1989 年,《数学史选讲》终于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史家严敦杰先生为此写了序言。钱克仁的前言有云:
选讲,不是对数学史做全面的讲述,如果将数学发展的历史按民族来分(如中国数学史、希腊数学史等),或按科目来分(如算术史、几何史等),这都是可以的;但我认为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来说,不如采用专题选讲的方法更为实惠一些。我真诚希望《选讲》的出版能实现这一心愿。[46]
《数学史选讲》共有 15 讲,内容大致分成三类:(1)《算经十书》,特别是《九章算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数学名著的简明概述;(2)对于圆周率、几何三大问题、二项定理、孙子定理、素数、高次方程等专题,综合叙述了中、外数学家的研究;(3)简单介绍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各科的历史发展。
《数学史选讲》于 1989 年 1 月出版发行,当年 11 月就被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评选为首届全国科技史优秀图书二等奖。2016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又将《数学史选讲》重版再印,并在原书基础上,增加篇幅,将钱克仁生前发表的和未发表的部分数学史论文、译文选录其中。2021 年,哈工大出版社又以“中外数学史研究丛书”之一的《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数学史选讲》再一次印刷出版。
严敦杰(1917-1988)在《数学史选讲》序言中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已认识到在数学教育中增加数学史内容的重要性。一般的数学史料可以使数学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可以激发和提高民族自豪感;数学发展史上的高潮及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作为今后发展数学的借鉴,而低潮和失败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今后少走一些弯路;历史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可以给人以启示。一个数学工作者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如果不了解他所从事的数学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是很难在这个领域有所创造或引导他的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的。”[47]
差不多 100 年前,钱宝琮将数学史教育引入了课堂。他以整理中国数学史为己任,并为之著书立说,身体力行,开辟了在中学、大学世界数学史教学与研究的道路。100年后的今天,钱宝琮及其门人弟子倡导的数学史服务于中学数学教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也逐渐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共识。相信九泉之下的钱宝琮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2022 年 6 月 25 日草于南京银达雅居
致谢:对张剑、王天骏、郭金海、冯立昇、钱志平等先生给予拙文的指导、帮助谨表真诚的谢意!
注
[1]钱宝琮.1949 年以前的我的简单履历(手稿 22 页笔者从孔夫子旧书网购得)第 6-7 页
[2]钱宝琮.钱宝琮诗词.浙江大学校友总会,1992:66.
[3]梅荣照.怀念钱宝琮先生——纪念钱宝琮先生诞辰90周年.科学史集刊第 11 期。1984 年.
[4]吴文俊.《纪念李俨钱宝琮诞辰 1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贺词》《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代序)1998 年.
[5]华罗庚.《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序.《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年.
[6]浙江暑期学校近讯.时事新报 1923 年 7 月 27 日.
[7]房鑫亮.忠信笃敬——何炳松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63.
[8]《天津南开大学一览》南开大学出版 1926 年第 90 页.原件藏于南开大学档案馆.
[9]吴大任.理科学会周年纪念册.南开大学出版天津 1928:32.
[10]陈省身.一代学人钱宝琮序言.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1.
[11]1927 年 4 月 29 日钱宝琮致李俨信,原件藏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
[12]钱宝琮.印度算学与中国算学之关系.南开周刊 1925(1)16:4.
[13]钱宝琮.《算学史讲义》(作于 1930 年代)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2-55.油印原稿现存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
[14]吴静安:《数学史》听课笔记节选.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479.
[15]刘操南.读《草〈戴震算学天文著述考〉毕系以二章》──纪念钱师琢如算学教学之一片断.中国科技史料.1997(18)2:44-45.
[16]谷超豪.回忆钱宝琮老师.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321.
[17]今日“学术广播”钱宝琮教授讲“数学在中学教育上之地位”.浙江大学日刊第 162 期 1937:645.
[18]钱宝琮.论现行中学数学课程.贵阳《中央日报》1943 年 10 月 22-23 日
[19]乐嗣康.数学发展史(听课笔记).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497-534.
[20]乐嗣康附识.数学发展史(听课笔记).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534.
[21]钱宝琮.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科学通报.1951(2)10:1043.
[22]吴文俊.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数学学报 1975(18)1:18-23.
[23]钱宝琮.论现行中学数学课程.贵阳《中央日报》1943 年 10 月 22-23 日
[24]钱宝琮.数学的实用价值.浙江大学湄潭分校纪录第二辑(1942年).互见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3.
[25]钱宝琮.数学的实用价值(作于 1950 年代未刊讲演手稿)
[26]钱宝琮.数学的训练价值(作于 1950 年代未刊手稿)
[27]钱永红.钱宝琮与他主编的《科学史集刊》.科学新闻.2017(541):61.
[28]沈康身.历史数学名题赏析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前言有云:1955 年之春,钱宝琮先生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讲学,时校园池塘清浅,繁花如锦。老师好友李锐夫、程其襄、孙泽瀛三位常来聚晤。四教授开怀畅谈数学古今中外事,笔者忝叨末座,对倜傥宏论中有关历史数学名题对中小学生的示范、启迪、诱导作用尤有所悟:作一个有心人,力图在这一领域内有所为。
[29]沈康身.中国古算题的世界意义.数学通报.1957(6):1-4.互见初等数学史.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40-48.
[30]钱宝琮.算术教材中祖国数学家的成就.数学教学.第二期 1955:13-17.
[31]张友余.第五篇“五四”时期的数理学会和数理杂志及人才成长.二十世纪中国数学史料研究(第一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52.
[32]赵慈庚.傅种孙先生的学术成就.数学通报 1981(5):21.
[33]1932 年 9 月 4 日,钱宝琮致李俨信。
[34]钱宝琮.求一术源流考.学艺.1921(3)4:1-16.
[35]白尚恕.追忆李、钱二老二、三事.纪念李俨钱宝琮诞辰 1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言稿.1992 年 8 月.
[36]白尚恕.追忆李、钱二老二、三事.纪念李俨钱宝琮诞辰 1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言稿.1992 年 8 月.
[37]钱宝琮.《中国数学史话》序言.中国数学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 年
[38]钱宝琮.《中国数学史话》重版序言.中国数学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8 年
[39]钱宝琮.个人红专规划.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10.
[40]梅荣照.怀念钱宝琮先生——纪念钱宝琮先生诞生 90 周年.科学史集刊 11:8.
[41]梅荣照.钱师的浩然正气永远鼓舞着我们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纪念钱宝琮先生去世 31 周年.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91.
[42]何绍庚.共图薪火相传,纪念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科学史通讯.第 5 期 Newsletter for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No.5,1993:186.
[43]钱永红.钱宝琮学术年表.中国数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449-450.
[44]钱宝琮.我愿意写一部浅近数学的发展史而不能达到目的.一代学人钱宝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14.
[45]赵澄秋.全国数学史学术讨论会在大连召开.科学史研究动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十三期 1981 年.
[46]钱克仁.数学史选讲前言.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年.
[47]严敦杰.数学史选讲序.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年.
本文发表于《中国数学史话》附录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年)第 132-160 页,转载自和乐数学公众号。
好玩的数学 2023-08-10 07:57 发表于江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