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3|回复: 0

在伽利略和牛顿之间,不可遗忘的惠更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伽利略和牛顿之间,不可遗忘的惠更斯

原创 关注全球科研的 科学方程式 2024 年 07 月 08 日 16:52 北京

三百多年前的今天,1695 年 7 月 8 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去世,享年 66 岁。

他活跃于十七世纪,被认为是“上承伽利略,下启牛顿”的物理学先驱。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是他创立的光波动理论,与牛顿主张的光粒子理论激烈论战上百年,吸引了托马斯·杨(Thomas Young)、菲涅耳(Augustin-Jean Fresnel)、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和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等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探索光的本质。

此外,惠更斯还是一位多产的发明家。他用改进的望远镜发现了土卫六,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摆钟,彻底改变了西欧的计时方式。

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惠更斯仍在坚持研究与创作。他的“遗嘱”,早已写成:

“希望我的写作能响彻天堂,让我的名声获得回响。”

01  天之骄子,多才多艺

1629 年 4 月 14 日,荷兰海牙。康斯坦丁·惠更斯爵士(Constantijn Huygens)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并以他最尊敬的父亲的名字“克里斯蒂安”为其命名。

在这个世代从政的富裕家庭里,小惠更斯如天之骄子一般,学习语言、音乐、历史、地理、数学、舞蹈、击剑和骑马。


康斯坦丁·惠更斯爵士一共育有 5 个孩子(克里斯蒂安,左图右上)

十七世纪正值荷兰的“黄金时代”,贸易活跃,科学与艺术繁荣。身为荷兰宫廷秘书的康斯坦丁·惠更斯,除了爱好写诗和音乐,也乐于结交欧洲各地的知识分子。在他的通信好友里,不乏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马林·梅森(Marin Mersenne)和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等大科学家。受此影响,小惠更斯很早就开始阅读他们的著作。

16 岁时,惠更斯进入荷兰莱顿大学学习法律和数学。两年后,转学至新成立的布雷达奥兰治学院,直至 1649 年完成学业。

父亲曾希望他能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惠更斯对数学更感兴趣。他给父亲的朋友——法国数学家马林·梅森写信,与他分享自己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的数学证明、格雷戈瓦·德·圣文森特的圆求积法(惠更斯证明其是错误的)、椭圆的矫正、抛射物和振动弦。

梅森也没有轻视这个小笔友,称他为“新阿基米德”。在人生的最后两年,把他当时正在研究的一些问题,如摆线、振荡中心、万有引力常数等,倾囊相授。这些都在日后促成了惠更斯的重要研究成果。


马林·梅森(1588-1648),以梅森素数闻名。他被称为“欧洲的邮箱”,与十七世纪上半叶重要的科学家都有交际。

02  追随伽利略,仰望浩瀚星空

受伽利略影响,惠更斯对天文学和望远镜非常感兴趣。

望远镜是十七世纪的新兴发明。伽利略对荷兰人的设计进行了改造,制作出了一台能放大 28 倍的望远镜。1609 年,当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对准月球,观测到月球上的山脉和陨石坑,天文观测就此开启了新的纪元。


伽利略·伽利莱(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在伽利略的启发下,许多人意识到提高望远镜的质量可能意味着创造新的天文学机会。

1652 年,23 岁的惠更斯也开始着手改造望远镜。为此,他还专门设计了透镜研磨机和抛光机,用于优化磨制透镜的效率。

1655 年,惠更斯架起了一台 3.65 米长的望远镜。将它指向土星时,他看清了 30 年前让伽利略困惑不已的土星环,并惊喜地发现了土星的第一颗卫星“土卫六”。

1659 年,惠更斯汇总多年来的观测结果,发表了题为《土星系统》的论文。他阐述了一句重要的环理论:土星被一个薄而扁平的环所环绕,这个环并无相接之处,且向黄道面倾斜。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首创性贡献,他是第一个:

● 计算地球以外行星的大小;

● 推测金星周围有一层云层;

● 发现火星表面的黑点并利用它们估算火星白天的长度;

● 发现土星光环并观察到它们由岩石构成;

● 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


随后,惠更斯将注意力转向如何更加准确地测量时间。这对天文观测、海上航行以及科学实验都非常重要。

伽利略依旧是他的“时空老师”。前者曾在比萨大教堂中长时间观察一盏来回摆动的吊灯,发现了“钟摆等时性”现象,即相同长度的钟摆,摆动的周期相同。换言之,利用钟摆每次摆动时间相同的特性,可以成为时钟的“完美调整器”。

但伽利略和他的儿子都没弄明白,如何将钟摆与发条装置结合起来。而惠更斯做到了!

惠更斯于 1656 年底设计出了历史上第一台摆钟。它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从每天大约 15 分钟的误差缩短至 15 秒。接下来的几百年,摆钟都是全世界最精确的计时器,直至 1927 年石英钟的问世。


惠更斯通过在摆钟两侧设置补偿器来校正大幅度的误差,并尽可能减少温度变化对钟摆的影响。

如果惠更斯只是在机械发明上有所造诣,那么他还不够资格后继伽利略的重要地位。

1673 年,惠更斯出版了一本开创性的著作《钟摆运动的几何演示》(the Horologium Oscillatorium,也有翻译为《摆钟论》)。除了阐述摆钟的设计概念,他还运用数学原理解释了一系列相关的物理问题,涉及受限落体、摆线、曲线几何、振荡中心、离心力等命题。

《钟摆运动的几何演示》被认为是十七世纪最重要的三部力学著作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论述和数学演示》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03  与牛顿论战,探索光的本质

如果将艾萨克·牛顿从历史书中抹去,惠更斯将成为十七世纪下半叶物理学的标志性人物吗?

很有可能!

他与牛顿之间爆发的“微粒大战”持续上百年,是十七世纪唯一一位可以挑战剑桥学阀的物理学家。



先回到论战的起因,寻找光的本质是什么?

牛顿认为,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微粒组成的。并用实验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性质。

惠更斯则主张光是由波组成的。1690 年,他在出版的《光论》一书中阐述了波的直线传播与球面传播,并且推导出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远远优于牛顿的解释。

惠更斯还不忘向牛顿发起反击:如果光是微粒,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两条光交叉的时候因为发生碰撞而改变方向呢?

牛顿也抓住了惠更斯的弱点,反问道:如果光是一种波,它应当像声波一样可以绕过障碍物而不会产生影子,为什么实验中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呢?

可惜的是,第一次“微粒大战”未决胜负,惠更斯就去世了,微粒说逐渐占据主流。惠更斯在光学和力学方面的工作逐渐被牛顿的锋芒所掩盖。

● 1801 年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设计了一项双缝实验:用单色光源照射两个相距很小的狭缝,同时在其正后方设置了一个观察屏幕。



针对屏幕上形成的图案,分别用牛顿的光粒子模型和惠更斯的光波动模型做出了不同的预测。



最终,杨在观察屏上看到的不是两个,而是多个亮斑。并且这些亮斑的跨度比狭缝之间的距离要大,甚至有交替出现的暗斑和亮斑(最小值和最大值)。

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表明,光的本质不可能是粒子,否则只会在两个狭缝后面产生两个明亮的光带。

● 1819 年

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利用干涉原理对惠更斯原理进行完善,提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当年无法解释的光的衍射现象。同时建立了光的横波传播理论。

得益于他们两人的贡献,十九世纪中期,光波动说开始主导科学思潮。

● 1865 年

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指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从而产生了光的电磁理论。

● 1888 年

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做实验时,发射并接收到了电磁波,证实麦克斯韦的猜测准确。

● 1905 年

爱因斯坦运用光量子假设,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他将光束描述为一群离散的量子(现称为光子),而不是连续性波动。

“波粒大战”进入二十世纪,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光波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波粒二象性的观点统治至今。

04  荷兰之光陨落,名声终会回响

惠更斯生命的最后五年,健康状况持续不佳,孤独感伴随着抑郁症与日俱增。

回想 1689 年最后一次访问英国,终于见到了牛顿。本是地位相当的两人,命运的齿轮却将他们推向了两个方向:

牛顿在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步步高升,迈向科学之巅。

惠更斯饱受病痛折磨,隐居荷兰海牙,等待生命的火光熄灭。

不过,他的功绩无可争议。虽然他没有像牛顿一样,实现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观,但他将兴趣分散在最多样化的问题上,数学、力学、天文学、光学、机械设计等领域各有建树。

例如,惠更斯发现随机现象越来越左右人们的生活,他将论文增加为 9 个命题和 5 个问题,形成《论赌博中的计算》于 1657 年发表,其运用数学原理解释赌桌游戏,被数学界认为是关于概率论最早的系统著作。书中提出的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被称为“惠更斯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代数方程求解概率问题的方法。该书在欧洲多次再版,成为概率论的标准教材,影响教育和学术界长达 50 年之久。在研究钟摆问题时,他先于牛顿发现了离心力现象,牛顿对此表示了感谢。

他的影响力,不该因为他的离世而逐渐消退。

2005 年,一架名为惠更斯号的探测器登陆木卫六。时隔 350 年,惠更斯和木卫六的故事再次影响世界。虽然这位荷兰科学家在当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不过时间自然会给予回响。



科学方程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2-22 01: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