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7|回复: 0

哥德尔和他的数学避难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4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哥德尔和他的数学避难所

原创 朱舒 朱舒 2024-04-12 17:30 广东

0、他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即便在诺奖扎堆的普林斯顿大学,他的才华和成就也鲜有人比拟。爱因斯坦曾说,晚年,他已经没有什么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但每天仍要去办公室,为的就是得到和哥德尔下班后一起回家的殊荣。

1、哥德尔出生在 20 世纪,他没赶上希尔伯特世纪之交的演讲。在6年之后,他才出生在维也纳北边的小镇布吕恩。

2、哥德尔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初的18年,这个时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但是他的生活富裕而安宁,这得益于布吕恩蓬勃发展的纺织业,也得益于上两辈的努力。

3、家世要从外公说起,哥德尔的外公出身贫寒,但吃苦耐劳,从基层做到纺织巨头舒乐集团布吕恩分公司的负责人;父亲的经历相似,也做到当地纺织厂的经理。

4、父亲没读过什么书,也不善表达,但对妻儿关怀备至且耐心大度,和天底下绝大部分父亲一样,他会尽力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而且非常慷慨的支持孩子去维也纳求学。

5、母亲是德裔中产的典型代表。在法国读过书,还学了不少育儿经验。当时,在自由开明价值观影响下的奥匈帝国,也正在催生强调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这就是哥德尔从小受教育的大小环境。

6、哥德尔还有个大自己4岁的哥哥鲁迪,两人关系很好,总是形影不离一起玩耍。他们经常在一起玩“如果我是”的游戏,畅想自己未来的职业。

7、哥德尔 4 岁时,家人给他起过一个外号:“为什么先生”。因为他“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8、哥德尔就读于当地的一所路德教会小学,4 年的学校生活中,经常因为生病而请假。8 岁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后来还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所以,哥德尔算是个文弱书生。不过,身子弱是弱,可脑子好使啊,经常请假,成绩却是全优;8 岁就可以阅读有关自己疾病的医学书籍来给自己治病。

9、1916 年,他进入帝国皇家国立德语实科中学。实科中学是奥地利19世纪教育改革的产物,高中阶段三种升学体系之一,会教授不少大学预科课程。哥德尔在实科中学待了 8 年,所学的课程包括拉丁语、法语、德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博物等,哥德尔还选择了英语和速记。在这里,学业成绩依旧全部优秀。



10、哥德尔 14 岁就沉迷于数学和哲学,他自学了微积分和大学阶段的数学专业课,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读了很多歌德、康德的作品。他说:歌德的传记引发了他对歌德与牛顿在色彩理论上论战的浓厚兴趣,并间接引导他后来走上学术道路,他确信自己有能力独立弄清楚各种各样的事物。所以,在15岁左右的青春时期,他就定下了自己人生的终极理想:追求认知上的愉悦!

11、1919 年,哥哥搬去维也纳,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1924 年,哥德尔也进入维也纳大学读书,搬进了哥哥的宿舍。

12、当时的维也纳大学已经有 500 年历史,科学已经完全渗入了维也纳的血脉,而且学风自由,是探究学问的绝佳之地。

13、最初,哥德尔想研究物理,大学前两年,他学了很多物理课程,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1926-1927 年,也就是差不多大三的时候,哥德尔开始把学习的重心转向数学,有可能是受到魅力非凡的数论学家菲利普-富特文勒课程的影响,也有可能是觉得当时物理学的逻辑混乱。

14、哥德尔当时还做过一个自我反思,他痛斥自己干什么都浅尝辄止、干什么都草草了事,他认为对他人价值观的依赖是源自于对自我价值观的不自信。但事实上,但凡与哥德尔共事过的人都会惊讶于他渊博的学识,只要是他好奇涉足的领域,只要是他想认真对待的问题,他都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15、一转眼,到了 1928 年,又到了国际数学大会的日子,又到了希尔伯特的演讲,又到了提出数学问题的时候。这次,希尔伯特提出了 4 个亟待解决的数学根基问题。

16、关于这点,要补充一些背景知识。

17、1884 年,数学大师弗雷格发表了一本巨著《算术基础》,旨在定论整个算术系统,所图甚大。这时,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一个给所有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的理发师应该给自己刮脸吗?直接挑战了《算术基础》以及数学的完备性。而后,希尔伯特出手,他号召大家重整数学基础,他坚信可以建立一个完备的数学体系,即所有数学问题都可以证明对错。这时,罗素也从一个挑战者变成了拥护者,他花了 20 年写了一部《数学原理》来力挺希尔伯特。1928 年夏天,哥德尔花了 385 捷克克朗(相当于 150 美金),购买了《数学原理》的第一卷,然后一个暑假哪都没去,就窝在家里废寝忘食,把书读完了,大失所望中灵感迸发。

18、1929 年,在希尔伯特宣布新的 4 个数学根基问题不到半年,哥德尔就提交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这篇《论逻辑演算的完备性》被称为哥德尔完备性定理,只有2页纸,让哥德尔获得博士学位。

19,再过大半年后的 1930 年,哥德尔又提出不完备性定理,1931 年正式发表为《论<数学原理>及相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他证明了:对于任何一个数学公理系统中,都必然存在在该系统内无法被证明的真命题。

20、他把数学公理、数学定理的证明,通过操作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哥德尔数”,然后,设置一个规则:所有的公理用素数代表,所有用公理推导出来的定理和命题用合数代表。然后,他构造了一个自我矛盾的数学命题:“哥德尔数为 g 的命题是不可由系统中的公理证明的”。这条命题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如果是伪命题,也就是说这个命题是可以被推导出来,g 是合数;g 是合数,又说明了这个命题是可以被推导出来的,是真命题。真的结果就是:它不可以通过系统中的公理证明,这样 g 又成了一个素数。感叹一句:数学的终点是语文!

21、他终结了一个世纪以来所有试图将数学公理化的尝试。这个结论被公认为20世纪数学领域最重要的真理。他直接回答了希尔伯特的第四个问题,同时也证明了希尔伯特的前三个问题无法解决。这时,哥德尔 24 岁。

22、哥德尔不认为自己的发现颠覆了希尔伯特理论,它仅仅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努力地运用人类的智慧,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道路,去发现那些亟待发现的真相。

23、他通过不完备性定理获得了教职。1933-1939 年,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开课,讲过算术基础理论、数学逻辑、公理集合论等,期间,他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多次,和爱因斯坦成为朋友。

24、1938 年,哥德尔和认识了十年的阿黛尔结婚,母亲极力反对(父亲 1929 年因疾病去世),因为阿黛尔是一位离过婚的舞女,还比哥德尔大 6 岁。这不是家人第一次反对他的交往对象,曾经还有一次,是在哥德尔大学期间,约会过另一个比他大 10 岁的女性。了解哥德尔的晚年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哥德尔是个内心脆弱的孩子。

25、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担心自己的身子弱,无法参军;也不能忍受经常被当作犹太裔不公对待。1940 年,移居美国,加入普林斯顿工作,后获得终身教职。

26、晚年,他深受精神顽疾之苦。他说他自己一生的所有成就和学术贡献都是消极的,他总是在证伪可能性,而不是在证真可能性。在普林斯顿,他患上强烈的自我怀疑,迫害妄想,害怕中毒,他只相信阿黛尔尝过的饭菜。在阿黛尔一次住院期间,哥德尔拒绝吃东西,最终饿死,当时体重只有 65 磅(不到 60 斤)。

27、哥德尔曾经总结学习数学的经验。

● 思考数学的方式,犹如到一个充满数学对象的神秘世界里遨游一般。一个人必须设法切断所有不必要的感官,然后用思想和意念直接感受数字、无穷集合,以及其他存在于“纯抽象”世界中的“客观而绝对”的东西。不能让“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混入,也不能只考虑物理对象之间的相互组合与置换”。

● 在面对数学定理时,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微不足道、多么琐碎,只要反复阅读和思考,就一定能有所得。

● 在探索无人涉足的领域时,要对成功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样才不会被眼前的问题似乎“毫无实际意义”的负面情绪压倒。

● 研究数学,就是要矛盾地兼顾谦虚与自负,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28、现实世界的纷乱时常让哥德尔充满焦虑,数学领域的纯粹逻辑才是他凝神静气的良药。

29、哥德尔经常感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他觉得那是他人生中最幸福和安全的时光。

30、或许,身体孱弱的哥德尔,只有在抽象的数学天地,才能逃避现实中战争、矛盾、痛苦和烦恼,而找到童年时的安全感。数学是他的避难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2-22 15:0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